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二十一章 愛心的來源(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家譜這個事也是,錯誤百出,缺乏考證。拉一個同姓氏的古代名人認作祖先,給自己姓氏臉上貼金。比如,有姓莊的,把自己的祖先說是莊子,那麽,曆史上記載過,莊子有兒子嗎?我們是他第幾個兒子的後代?家譜沒有延續,沒有佐證,都是耍流氓。

    從姓氏上來說,就更可疑了。古代皇帝有賜姓的習慣,也就是因政治原因改變一個家庭的姓氏。也有因避禍原因主動改變姓氏的。也有因農奴隨主人姓的,也有因奴隸主所在的封地而起姓的,也有因民族整合而改姓的。比如,李世民有鮮卑族血統,這個李就不純粹,但他們作為皇族,都帶著造假,居然號稱自己是老子的後代。可見,中國的姓氏傳承,早就失去了血統的真實性,混亂而無真實價值。

    建立在血統關係之上的傳宗接代製度,需要相應的經濟和社會功能來支撐,但在今天,是不可能的。沒聽說哪個農村,同姓之間的經濟糾紛,是要靠族長來調解的。還不如村支書來得權威。當然,主要靠法律關係來調整。

    在曆史上,所有宗族,最盛時期早已過去,從秦代的郡縣製開始,以家庭來傳承的事業已經被政治上判了死刑,打擊宗族豪強,成了中央政府的主要任務。漢代雖然企圖恢複,但七王之亂給了漢王朝沉重的教訓,通過齊家來治天下,會分裂社會分裂皇權,是必然行不通的。每個人都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搭上同宗同族的便宜,但這正是近代政府反對的目標。

    宗族的最後終結者是孫中山,從此以後,沒有貴族。今天還想開曆史的倒車,可笑不可笑?

    我覺得,今天的中國,人們開始吃飽了,有精神上的追求了,這不錯。但還抱著古代已經拋棄的奶嘴不放,也是因為大部分中國人,沒有人格獨立的習慣和獨立思維的能力所致,總想把自己的追求依附於一個所謂的團隊,尋找安全。這是精神無能的表現。

    當然,精神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文化大師們在啟蒙時代提出的理念,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啟蒙。

    當然,動物的本性是強大的,基因傳承的*是本能的。西方也還有家庭的事例,不過不分男女就是了。

    今天中國的重男輕女是曆史農業社會造成的。農村勞動,男子擁有部分體力優勢,所以是這個觀念的經濟基礎。但在今天,生產向智能化轉移,女性越來越多地產出,使得男子優越論受到了衝擊,越是現代工商業發達的地方,越是大城市,男女的不平等就越輕。所以,重男輕女,今天成了愚昧的代名詞。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我的老家四川,男女出生比例大致相當,因為四川的女性勤勞能幹,導致很多家庭都是女性說了算,這算是特例了。

    如果可能的話,我也想有個孩子,哪怕他不是我親生的。撫育他,照顧他,培養他,將我的資源我的經驗傳給他,看著他達到比我更高的程度,這是一件偉大的作品,從感情價值到社會價值,都是值得驕傲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