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八十八章 草莽的時代(1/5)

    然然說出一句:“想不到非洲也有這麽大的商機,那麽窮的地方,王班長居然賺到了錢。”

    妍子說:“你沒跟他接觸過,你不知道,比猴子還精的人,是什麽樣。”

    小蘇的老婆說到:“王總我還算了解,他隻是不甘於平庸,喜歡折騰而已,當然聰明是肯定的。”

    李茅問到:“莊哥,你最了解他了,你說說,他是個什麽樣的人。”

    當溫州的部分小工廠生產過剩時,王班長在非洲開辟出新的天地,他自稱自己是非洲雄獅,倒讓我聯想到一個詞:草莽英雄。

    “他是個草莽英雄,我隻能這樣形容。原來在北京做手機生意好好的,全部丟掉到非洲去闖蕩。去年,溫州部分滯銷的日用品,他拉到非洲賺錢了。光做中非貿易這塊,他就賺了幾千萬,這才僅僅一兩年時間,他又開始研究新的項目了。”

    我看到妍子的眼色,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馬上把話題移開:“反正,他就喜歡找新東西、新市場,做生意賺錢僅是他目的之一,換新花樣找成就感,也許才是他最大的動力。”

    小蘇說到:“我是哪樣賺錢我做哪樣,他是什麽?”

    “他是哪樣沒做過,就試著做哪樣。”

    李茅說:“這是探索者啊,好奇心和行動力,幾乎與科學家一樣的品質。”我笑到:“你也把他說高了,其實,我們兄弟有的毛病,他一樣不少,但他的這個優點,我們倒是都沒他強。”

    關於未來可能的合作夥伴,大家都有興趣研究。小蘇問到:“你陳班長不是也很優秀嗎?他與陳班長比呢?”

    “兩種類型吧,陳班長優秀體現在穩重,他做事時的最大思維是:避免失敗就是成功。而王班長做事時,想得最多的是:我試過了,我就算成功了。”

    當他們還在回味我所說的話時,我解釋到:“這也許與他們的性格有關。性格的形成,也許與他們的成長經曆有關。陳班長長期處於生存壓力之下,他是全家的唯一支撐,他失敗不起。而王班長家庭條件較好,所以對失敗的容忍度比較高,讓他瞎折騰的愛好受到了保護。”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沒必要透露這兩人的隱私,但可以拿現場的人打比方。“比如王班長就是妍子,開酒吧是愛好,失敗了也沒什麽了不起,萬一成功了呢?那是自我實現。小蘇做生意就是陳班長了,不能失敗,隻能成功,所以就比較保守。以前是為錢所迫、現在是為情所困。”

    大家聽出我玩笑的意思了,都朝小蘇和他老婆看,首先是李茅沒忍住,也惹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然然顯然不沒從非洲的市場中走出來,冷靜下來後繼續重複了她的不理解:“為什麽在非洲能賺那麽多錢呢?是中國人現在變聰明了嗎?”

    她這種人,其家庭和成長經曆,造就了她的思維方式。相信資本的力量,非洲沒有資本;相信知識的力量,中國人能這麽聰明?

    “你憑什麽認為非洲就賺不到錢呢?”李茅這個問題是反問,其實,他也有與然然一樣的疑惑。

    “中國跟非洲人打交道也有好幾十年了,不僅沒賺到錢,反而是援助援建貼錢,怎麽,現在,是中國變了?非洲變了?還邏輯變了?”

    我一聽,這是典型的邏輯思維習慣了,這三問就是對推理三段論每一段的懷疑。在三段論中,任何一部分為假,那麽整個結論就為假。反之,當事實不符合原來的推理結論時,反過去檢查整個推理的三個論段,肯定是至少某段出了問題。這是學院派知識分子思考的方式,如果沒有經過大學培訓的王班長在這裏,他無法適應這種推理方式,當然他本人也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