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七十三章 遠古的通道(1/5)

    “天啦!”我發出了昨晚一樣的聲音,妍子緊緊攥著我的手,問到:“怎麽啦?哥?”

    “這就是我昨晚夢見的地方,我沒跟你說,昨天晚上再睡,我又做了第二個夢,夢見了這個祭壇。”我指頭著祭壇的心頭,那裏樹著一根柱子,對妍子說到:“我記得,在夢中,我就是那個老者,後來變成了祭師,死在這裏的。那個木樁上,刻畫著太陽月亮人物鳥獸有洪水的花紋,我確定,就是這個地方。”

    在往上走的途中,我拉著妍子回頭,向對麵的山洞指著說:“你還記不記得,昨晚我跟你說的山洞,就是老人呼喊的那個,裏麵有許多孕婦的那個山洞,麵對著森林的上坡,那就是那個洞,我們走的,就是人群進森林的坡。”

    妍子回頭看了看,再看了看這麵坡,再看了看我:“哥,莫嚇我。”

    我們終於走到那根柱子前,是根石柱。但我身邊有一個小的旅行團隊,有一個導遊,她在介紹這根柱子由來。這是東巴人最原始的祭壇,原來是根木柱子,後來,政府為旅遊需要,重新修了一遍,用的是石頭柱子,但上麵的花紋和樣式與原來的祭祀樁是一樣的。

    我和妍子走近一看,妍子發出一聲驚呼:“天啦!”,上麵真是畫有太陽月亮,鳥獸樹木,男女人物,更重要的是,圖像周圍刻畫著流水的模樣。夢中場景重現,我呆若木雞。

    我不能動了,我仿佛聽到大地低沉的聲音;我有一種想跪下去的衝動,要不是妍子挽著我的胳膊。

    那邊來了幾個納西族的婦女,她們母係氏族的習慣仍然存留,女人堅強而又體麵,她們路過時,導遊也向旅客介紹到:“你們如果仔細看,納西族的婦女,他們頭上包著的頭飾,有非常明顯的圖案:月亮和太陽。跟這祭柱上的意思,是一樣的。”

    什麽傳承,能夠流傳這麽久,在這個小小的民族,在這偏遠的地方。

    她們傍山而行,唱著什麽歌謠,毫無顧忌,圍裙在身後蕩漾。我本想追上去問問,妍子拉著我的胳膊呢。

    聽導遊講,附近還有一個東巴寺廟,有藏傳佛教在這個教區的活佛,最近正在廟裏,問大家有沒有興趣,一塊去看看。

    我和妍子隨著這一隊遊客去了。他們座上了大巴,我們也臨時租了一個車子,尾隨而前。十幾分鍾,就遠遠看到一座有本地風格的寺廟,經幡飄揚,銅鈴叮當。

    進了寺廟,看見一個大廳,裏麵有許多人坐在裏麵。我各和妍子尾隨人群而進。在門外還在嘰嘰喳喳的人們,一進大廳,忽然安靜下來,安靜得突然,氣氛很詭異。我聽到一個聲音,循聲望去,隻見一個戴著奇怪帽子身穿藏袍的人正在說話,身前佛像,身後一幅巨型唐卡,所有人都望著他,聽他說法。我和妍子在角落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安心聽他講解。

    麵對時空的巨大秘密,你要學會莊嚴;麵對自己複雜的內心,你要學會清淨。

    他說了一些佛法的道理,盡管他是用熟練的漢語說的,但我沒記清詳細內容。隻是對他所強調的“四念處”記憶比較深刻。所謂“四念處”大概是指佛教對人生對世界的四種認識。一是觀身不淨,我理解,大約是指我們的身體是不幹淨或者說是不清淨的。二是觀受是苦,大約是指我們的一切感覺都是苦原因和結果。三是觀心無常,這個我體會比較深,是指我們的心思處在一個漂泊和動蕩的狀態中。四是觀法無我。他所說的法,我體會大約是兩種意思。一是指世界一切現象事物,二是指修行佛法。因為第一點無我,所以第二點要拋棄我的觀念。雖然,在坐的大多數是遊客,他講的東西也許是最初級的東西,對我來說,也是嶄新和高深的了。雖然我一時還不太能夠理解他所說的話,但我能夠感受到的,是他身上自然散發出來的莊嚴與清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