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二十二章 發展的瓶頸(1/5)

    鍾廠長是一個五十來歲的精幹人,我和他見麵後,他主動握手:“莊總,高總昨天就打電話給我交代了的,想不到你今天就來了。”

    “工作第一,鍾廠長,我是來向您學習的。”我謙虛來勁,也記得幹爸在大連的教導,多說您。

    “果然是北京來的,修養都不一樣。”鍾廠長也是個實在人,當即問到:“莊總,我帶你到廠裏參觀一下?”

    “好的”我跟隨廠長一起從辦公室來到車間,一個一個的參觀,他一個一個的介紹,他是搞技術出身的,說話言簡意賅、清晰直接。我基本上對這個工藝流程有了個初步的了解。

    這個廠約有一百多人,一線操作的工人及技術人員大約八十多個,後勤銷售及管理人員約四十來人。當工作量大時,才臨時增加人員趕進度。主要是來料加工,小五金衝壓,小模具鑄件,這是金屬成型的工藝,這也是這個廠成立之初最早的業務之一。門檻低,競爭者多,浙江有許多小作坊式的廠子,也做這個業務。但幹爸這個廠,因為有一定規模可以保證較大的量,也因為我幹爸多年積累的信譽,當然也少不了我幹媽的資金保障,這個廠存活到今天。

    前幾年,為擴展業務範圍,增加了電鍍工藝,主要是來料加工,這是其它產品製造中的一個中間環節。這不僅對質量和產能有一定要求,更重要的是,在產品生產的長鏈條過程中,參與這個產品的任何一個鏈條都不能出問題。如果金屬件的生產廠家來貨晚了,電鍍廠就得立即加班趕進度。如果總裝配的廠家催得急,電鍍就得臨時招人趕快出貨。更要命的是,如果終端廠商的銷售或者收款出問題了,拖欠貨款的現象就會發生。雖然這些協作廠家合作多年,老板的信譽都沒問題,但是資金鏈出意外,就會導致本廠的現金流出問題,這是個連環套,如果沒有老板的備用資金墊底,許多廠就是這樣被拖垮的。

    我們回到辦公室,我想專門聽聽軍隊徽章這件事的情況。鍾廠長找來一個叫王工的人,他大約三十多歲,跟我見麵握手時,明顯感覺出他的朝氣。

    “莊總,王工是我們廠電鍍工藝的開創人,也是高總從上海挖過來的高材生,搞衝壓鑄造我還行,但這個電鍍,王工才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

    王工簡單謙虛了一下,就介紹了起來。“本來軍隊徽章公開招標這個事,我也不知道,是上海老廠的同事在電話中告訴我的,上海老廠也在爭取這個標,我是抱著試試的態度,與鍾廠長匯報,高總同意,我們才去投票的。現在初步入圍,作為一個小民營企業,這就很了不起了,但要爭取到手,恐怕難度很大。”

    他一介紹,我倒是先對他本人的情況感起興趣來了。問到:“你原來是哪裏畢業的呢?後來又在上海哪個廠工作?”

    “他啊”鍾廠長把話接過來:“人家是同濟大學畢業的,畢業後在上海一家國企當助工,是我們高總專門挖過來的人才。”

    我有點吃驚,名校畢業的人,怎麽到溫州這樣的小廠來,放著上海大廠的位置不要。

    “我是溫州人”王工估計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釋到:“我家也是條件不好,自己讀書出來,本來可以留校讀研,但是自己想早點工作,解決家庭的困難。誰知到上海那個大廠,人家按部就班把我定為助工,待遇一般,國企嘛,都是這樣。高總和鍾廠長打聽到我,專門到上海來做我的工作。先把我父母安置到溫州,買好了房子,還把我們家原來的貸款全還了,還給我這麽高的待遇,我怎麽不來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