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零四章 比剜心還痛(2/5)

    對比我們鄉中,我立馬感覺寒酸起來。當時,我們廁所還是一旱廁,下麵一個大糞坑,以蓄農肥,上麵一個頂棚,以避雨水,中間一堵大牆,以分男女。在我們這一邊,各個蹲位兩邊雖然也用磚壘起了半米高的隔斷,但也被摳掰成殘壁斷垣的模樣。前麵是沒門的,毫無隱私可言,下麵是通的,小風一吹,氣味複雜。關鍵的問題是夏天,即使你習慣了臭氣,但也無法習慣蒼蠅,內容一下去、飛行物轟起,雖可閉目不見,焉能掩耳塞聽?隻有加快進度,潦草進行,雖然意猶未盡,但須倉皇逃離。所有同學必須經曆這個每天狼狽的過程,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你是健康還是疾病。

    記得有一年,從師範來了一批實習老師,年輕的男女,七八個,可把我們稀奇壞了。他們打扮入時,男的在球場上姿勢優美,女的說話的聲音柔順好聽,他們課間玩飛盤,動作優雅氣質大方,他們在給低年紀上課時,我們都跑去偷聽。結果沒到一周,他們就要走了,集體找校長要求離開。我們老校長大吃一驚,連忙問到:是夥食不行?是學生不行?是我校長不行?都不對,他們的理由是:廁所不行。

    縣中的廁所就不一樣了,獨立的蹲位潔白的瓷磚,沒有蚊子沒有蒼蠅,上完廁所按鈕一按,衝得幹幹淨淨,關鍵的關鍵,每個蹲位前,有門。我當時就有直觀的感受:衡量富裕程度最具體的標誌是廁所。那時,我真有點後悔,當年沒努力考上縣中。

    考前,我在鄉中班上的成績還算不錯,自己也有點躍躍欲試的感覺。高考頭一天,我和二娃決定口頭複習一下。他們宿舍有住得近的都回家了,還有父母陪考的也有外麵住賓館,整個宿舍六個人,隻有我、二娃、他另一個同學在。二娃對那個同學說到:“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們複習一下?”

    那個同學玩笑到:“臨陣才磨槍是懶漢,臨陣不磨槍是笨蛋,算了,加入!”

    我們躺在床上,以複習語文為主,因為明天上午第一科就是語文,主要是古文和文學常識。不對不知道,一對嚇一跳。原來,我平時掌握的知識是如此似是而非,與他們所掌握的精細和準確程度,差距如此之大。這才明白,學校與學校太不同了。大部分時間,我都插不上話,甚至,我發現,我在鄉中老師教的個別古文解釋是錯的,這讓我心涼。有很多知道,我根本沒聽說過。他們有時冒出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很讓我吃驚。比如,那個同學在討論關於王維的問題時,加料回答:“唐代山水詩人,不是愛情詩人,因為她妻子死得早,沒有對象。”我大為詫異:“他妻子死得早,你怎麽知道?”

    “圖書館啊,我專門查的,他與妻子很恩愛,妻子死得早,至此王維三十餘年不娶妻,狀元呢,有條件呢,後來當大官司、修別墅呢,就是不娶,牛不牛?”

    他所說的關於王維的知識,我聞所未聞,圖書館,我從沒見過,我知道,我因學校條件原因,掌握知識的程度差了不止是一個檔次。所以,我在大學時,雖然對專業不是很滿意,進圖書館,我是認真的。

    後來,上大學時,在達州也是路過,直接上了火車。今天故地重遊,也是夜晚瞎摸,隨便找了一個賓館,停車、登記、住宿。其實,此時根本沒有回家鄉的感覺,直到住進房間,洗澡上床,打開電視,第一個台是本地台,正播本地新聞,突然聽到我們鄉的名字,嚇了一跳,好像是某個市領導到鄉裏檢查什麽的,他到了我讀書的鄉中,鏡頭很快,麵貌大變,但黃桷樹仍然熟悉,就是它,這就是我的母校,雖然它在鏡頭裏隻有一秒,但我認得,這就是故鄉。此時,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有點睡不著了:近鄉情更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