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第17章(2/3)

    唯一讓外國人放心不下的是,當時的北京政府,真正能管的地方並不多,山東地方,說起來並不是直係的地盤,壓力加在北京政府頭上,到底有多大用處,其實是個未知數。反過來,這一點也成了北京政府跟外國人談判的價碼,抵製他們要求對綁匪無條件妥協的壓力。利害相關的洋人,麵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麵,知道全指望中國政府估計也不行,自己也在想轍,最後還是在上海租界的中國通們厲害,說動了上海黑道很有勢力、後來成為青幫三大亨之一的黃金榮,讓黃親自出馬,帶上各位黑道老大的親筆信,上抱犢崮跟孫美瑤談判。

    土匪綁票的特別贖金(2)

    黑道的麵子要比白道大,事實上,在當時,沒有土匪傻到跟幫會為敵,否則,他們販毒走私的買賣就沒戲了(這可是土匪的最大宗的收入)。黑道中人,溝通起來很容易,黃金榮上山之後,談判漸入佳境,孫美瑤不再漫天要價,山東軍閥田中玉卻得以就地還錢,孫部編成一個旅,由山東地方解決給養,先送上大批的糧食和2000套軍服。1923年6月12日,最後一批洋票被釋放,孫美瑤下山接受改編,一場塌天大案,宣告結束。

    不過,孫美瑤的旅長沒有做上幾天,到了年底,他就被新任的兗州鎮守使在棗莊中興公司設下鴻門宴(中興公司有個北方著名的富豪俱樂部,吃喝嫖賭,一應俱全,孫美瑤也是常客),當場,一個石灰包打在孫美瑤的眼睛上(韋小寶的伎倆),被熏得昏頭的他,被一頓亂刀給捅了無數個透明窟窿,腦袋還給切下來傳命各處,孫美瑤的部下群龍無首,在重兵包圍下,也隻好繳械解散,四散而去,估計大部分還是當土匪去也。

    從晚清到民國,是亂世。其實兵和匪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晰,一個地方,當官兵不太能控製局麵的時候,就會有匪類出來“幫忙”,官兵要當家,匪兵也要當家,爭鬥的結果,往往達成一個均勢,各收各的“保護費”,維持一個雖說是畸形的,但也是一種秩序。不見得凡是土匪,就一律燒殺搶掠,道理很簡單,都燒殺掉了,他們吃什麽去?土匪的燒殺,往往針對那些不肯服軟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有地方武裝,抵抗過他們的村鎮,燒殺主要是為了殺一儆百。盡管如此,做土匪的,不管規模多大,最大的心願還是受招安,從非法狀態的收費,轉到合法狀態來。從晚清開始,也的確不斷地有地方官在剿匪不成的情況下,有意招撫一些匪幫,讓他們變成官兵,再去打別的土匪,一如《水滸傳》上,受了招安的宋江,去打方臘。這些受招安的土匪,也在戰鬥中逐漸成長,變成一方具有官方身份的霸主,比如北邊的張作霖,南邊的陸榮廷,都是這個模子,當時有諺曰: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當然,這種情形下的秩序,肯定不會太好了,無論官兵還是土匪,有時紀律都差不多地壞,說匪來如梳,兵來如篦,可能有點誇張,但駐兵與駐匪都時常擾民卻是真實的。那些由匪變兵的軍隊,比如張作霖的奉軍,一直到小張(張學良)時代,還以紀律差聞名,在老張時代,就可想而知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