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第16章(3/3)

    合法化的黑社會

    立誌要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黨人,大多跟幫會關係密切。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成為紅棍,僅僅開了個頭,後麵就一發不可收拾。同盟會中,原來光複會的人和原來興中會的人鬧意見,陶成章和陳英士彼此視同水火,但在聯絡會黨方麵,卻異曲同工。在兩廣,則三合會,在兩湖,則三點會、洪江會,在西北,則哥老會,在四川,則袍哥,在江浙,則洪幫或者青幫。或者跟幫會頭目稱兄道弟,或者自己直接投身其中,甚至幹脆成為某個地方幫會的龍頭老大。幫會和革命黨人不分彼此,也不知道是革命黨加入了幫會,還是幫會同人加入了革命黨。

    有研究者說,革命聯絡會黨,隻是革命黨初期的策略,到了後來,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爭取新軍上麵了。可惜,事實上沒這麽回事,跟聯絡會黨相比,爭取新軍隻占革命黨工作的一小部分。不少新軍將領雖然原來跟革命黨有過聯係,但回國做官之後,能否帶他們的部下投身革命,本就是個未知數。不過,在新軍起義成功之後,各地幫會的起哄也很重要,不然的話,不會有那麽多的地方宣布獨立。

    如果說,檀香山的致公堂還不夠“黑”的話,國內的會黨,無論是洪幫係統,還是青幫係統,都是地道的黑社會,無論他們打還是不打什麽“反清複明”的招牌。當然,在那個時代,即使是黑社會,也屬於道亦有道,有組織,也有規矩,輕易不會打家劫舍,扯旗造反。但他們畢竟是遊離在正常社會之外的另一群人,一群跟犯罪活動有密切關係的人,一群令正常社會的老百姓感到害怕的人。

    革命成功了,會黨和革命黨人一起成了革命的功臣。用袍哥的話來說,就是哥子做皇帝了。於是開山堂,散海底,招搖過市。軍隊裏,旅團營連排的序列,跟幫會老大、老二、老三的等級重疊,衙門大堂,變了幫會的山堂、公口。從此以後,中國進入了一個黑社會合法化的時代,原來處在秘密狀態的幫會,紛紛翻上地麵。上海的青幫,在清朝統治時,隻能在租界的庇護下,靠給洋人做巡捕,尋點機會,可是進入民國之後,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大亨,甚至聞人。政界的大人物,蔣介石、戴季陶等人跟青幫攪在一起;商界的頭麵人士,像阿德哥虞洽卿、王曉籟,同時也是幫中的兄弟;文化界的名流,也跟幫會夾雜不清。在四川,嗨袍哥的人下至販夫走卒,上至達官貴人,無論在城在鄉,想找到一個不在幫的人,竟然是件很難的事。但是,幫會並沒有因合法化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存之道,無論是青幫、哥老會還是袍哥,都依舊包娼包賭,走私販毒,甚至跟土匪勾結,幹些不要本錢的買賣。以至於為了跟那些依然殺人打劫的袍哥有所區別,袍哥在這個時候分成了清濁兩係,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彼此間有時也很難截然撇清幹係。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