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第12章(2/3)

    其次,揚州城的滿人官員,也實在是廢物得出乎人意料。作為一方政府首腦,身邊怎麽說也有幾個兵,還有若幹民壯和捕快,怎麽會連革命黨的影子還沒見到,就聞風跳河或者逃之夭夭,連起碼的責任都不想負,也不敢負。要知道,當時的天下,畢竟是他們滿人的天下,聞警即逃,怎麽對得起祖宗?可是,綜觀辛亥革命的大局勢,類似的事情還真有不少,類似的飯桶官員,還不止這兩個。處於很關鍵位置的湖廣總督瑞瀓,起義的新軍士兵一發炮,馬上挖牆逃出總督府(大概由於總督府的院牆比較高),一溜煙上了停在江上的軍艦。瑞瀓一走,第八鎮統製張彪心裏發慌,他本是張之洞的孌童(張之洞雅好男風),本事有限,裝模作樣地抵抗了一下,也溜了。其實,當時的起義者根本就是群龍無首的一群烏合之眾,稍微像點樣的革命黨領袖,已經因漢口租界的據點暴露,非死即逃。士兵們之所以起事,不過是因為傳說革命黨據點的暴露,使新軍裏革命黨的名單已經落到了總督手裏,總督將按圖索驥,搜捕黨人,因此所有跟革命黨人沾邊的人,都人心惶惶,正趕上有軍官態度不好,麵露猙獰,結果激成事變。如果總督大人能夠稍微堅強一點,堅持幾個小時,等叛軍自潰都不是沒有可能的。這個瑞瀓,據說是鴉片戰爭中背了賣國黑鍋的琦善的孫子,乃祖雖說名聲不佳,其實倒算是個有見識、有膽略的明白人,至少人家還敢跟洋人打交道,也敢負責。不想到了孫子輩上,竟然如此廢物,活生生斷送了大清江山。當然,瑞瀓草雞不中用,別個滿人官僚的作為也好不到哪裏去。革命中,原本作為彈壓各地的駐防的將軍和副都統們,大多非死即逃,隻有杭州和西安的滿城,才在種族滅絕的威脅下,做了一點抵抗。蔭昌貴為陸軍大臣,受命鎮壓起義,連前線都不敢去,軍隊不戰,則束手無策。號稱能吏的端方,帶兵入川,鎮壓保路運動,結果半路上就被自己帶的士兵抓了起來;端方不僅沒有一點滿人大員的骨氣,反而拚命求饒,說自己本是漢人,姓陶(他的字為陶齋),原籍浙江,先輩後來才投旗效力的。但是依然沒有用,起事的士兵手起刀落,端方大人丟了性命又丟了人。革命黨人彭家珍一顆炸彈炸死了良弼,結果朝廷上下風聲鶴唳,滿朝的滿官,如鳥獸散,連個上朝的人都沒有了。在事關滿人命運的緊要關頭,上上下下的滿人官僚們,居然連一點像樣的挽回努力都不願意做。當瑞瀓棄職逃跑的消息傳到北京,內閣總理大臣奕勖力主將之拿辦,隆裕太後不同意。奕勖說,這封疆重臣,棄城逃跑,在祖製是要殺頭的!誰想隆裕卻說,庚子那年,咱們不也是逃走的嗎?這些滿人親貴,不僅沒用,而且自己原諒自己,江山想不丟都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