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19章(1)(2/2)

    當然,大學裏,教師們幹的壞事比作弊還壞的,還有不少。但這些事情,或多或少,跟我們的上級領導部門的種種政策導向,逼良為娼,誘良為娼不無關係。

    失敗教育和“憤青”養成

    盡管寫博客淨挨“.憤青”的罵,但是作為一個在學校裏教書的孩子頭,心裏對“憤青”還是滿同情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學校,甚至還包括幼兒園,無論哪一個層次,都是“憤青”的養成所。罵我的人,也許就是我教過的學生,作法自斃,有什麽好抱怨的呢。

    眼下講成功與怎樣成功的書最熱銷,書商們還給這類書起了個名兒,叫“勵誌書”,各種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稍微有點兒想法的,都說自己是成功教育,隻是他們所謂的成功,就是學科考試狹窄的單行道。“勵誌書”能不能讓人成功,我不知道,因為沒工夫看,人活到50出頭,還沒有成功,估計看什麽也白費,所以不耽誤那個工夫。但是所謂的成功教育,在我看來,其實把它們大頭衝下,倒過來,稱之為失敗教育,也許更合適。

    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每天必去的地方,就成了戰場,考試,排名次,成為激勵學生上進的法寶。老師和家長反複對學生灌輸,不,轟炸的一個道理,就是那個19世紀末時嚴複從“達爾文的咬狗”——赫胥黎老先生那裏搬來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落後就意味著挨打,落後就是失敗者。一句老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老師們不大好意思勸失敗者幹脆跳樓算了,省得浪費國家的糧食,但每次批評差生,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於是,凡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背後都會被視為垃圾生,檔次不夠的學校,被視為垃圾學校,凡是被視為垃圾,自己也覺得沒什麽上進希望的學生,自己也自暴自棄,因此,凡是所謂垃圾學校,或者職業中學的學生,課堂紀律一般都一塌糊塗,老師糊弄,學生自己也糊弄。老師在課堂上挨揍,甚至被殺,都不算稀罕事,當然,碰到比較彪悍的老師,打學生,也是尋常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