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12章(1)

外人看起來好奇怪,既然對政府沒有任何用處,政府幹嗎非要設置這樣的機構呢?難道設置這樣的機構,就是專門為了給老百姓增加負擔的嗎?非也。這樣的機構,對政府固然沒什麽好處,但對於大量湧入或者即將湧入官場的人們,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地方政府找到了安置這些人,卻又不增加地方財政負擔的辦法。 曾經的釣魚執法 上海幾個區交通執法部門為了打擊黑車,開展釣魚執法行動,三釣兩釣,釣到了一個倔主頭上,寧死不認賬,斷指明誌,惹出了麻煩。在網民的巨大壓力下,上海有關部門隻好出麵糾正。一時間,釣魚執法成了網絡一個新名詞。其實,釣魚執法,在中國是個古已有之的舊傳統,一丁點兒都不新鮮。 在明清兩朝,政府具體的執法人員,被稱為衙役。具體地說,就是三班衙役中的快班,所謂捕快之類的人物。捕快在法律上,屬於三代不能參加科舉的賤民,但是,這個賤民,隻是在青天大老爺那裏才名副其實。而在老百姓那裏,捕快則往往被尊為“翁”或者老爺。因為,朝廷的法度,實際上是靠這些人來落到實處的。在某些情況下,普通百姓,是罪犯還是良民,往往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因此,盡管對外的名聲不佳,政治地位不高,但當捕快,還得花錢買。當不上正經製役,做不拿工錢的幫役、白役,也一樣趨之若鶩。所以,凡是叫個縣衙,裏麵都一堆一堆的衙役,大大超編。 超編不要緊,因為一個縣衙,真正吃官糧的人,其實隻有上麵派來的主要官員。剩下的書吏和衙役,正經的官方支出,隻有一點兒補貼。至於幫忙的幫役和白役,則一分錢都不用出。凡是衙役,沒有靠補貼吃飯的,想靠也靠不上,因為那點兒銀子根本養不活人。不過,衙役無論正、幫、白,都活得很滋潤。這個滋潤,靠的是官府的辦案權。實際上,他們吃的就是青天大老爺手裏那顆大印。憑著官府的威風,有事加點,沒事生事,都可以吃得飽飽的。這沒事生事,主要就是靠釣魚執法。 釣魚執法,首先要找對魚。什麽叫做魚,就是那些有餘錢剩米,但又沒什麽權勢之輩。就像上海的釣魚者,他們總不能去釣軍車,釣黑色牌照的外國車,釣政府機關的車,真要是哪個瞎了眼的釣到這些車頭上,魚釣不到,還會惹一身的腥。找好了對象,就好下手了。找個外地的無賴,假裝是逃犯,然後跑到被釣的魚那裏,裝成逃荒人,要求收留。總之,百計千方,裝可憐,隻要收留,哪怕不給錢白幹也行。隻要被釣的對象善心一動,或者貪念一動,以為天上掉下來便宜的勞動力,將來人留下,衙役隨後就到了。一個窩藏逃犯的罪名,足以讓中產之家破產了。這種方式,被稱為“活釣”。相對於活釣的,是死釣。這個更簡單,隻消找到一具無名屍體,病餓而死的路倒最好。趁著天黑,將屍體運到被釣對象家門口。第二天不等這家人家開門,衙役打上門去,劈頭栽一個命案在這家頭上。有屍體在,一戶農戶人家,滿身是嘴,也說不清。還好,衙役們隻是詐錢,並不想要人家的命,所以,隻消拿出令衙役滿意的銀子,就可以消災。掏空了這家,這家還得千恩萬謝。還有一種釣魚,是針對行旅之人的。行旅之人大抵有幾個錢,而且行旅之中,難免貪色。衙役們就利用這點,找好妓女,扮成良家婦女送上去,假裝出走或者迷路。旅客如果貪色,趁機占了妓女的便宜,那麽,馬上麻煩就來了,馬上就有人打上門來,當場抓住,說是拐帶。自然衙役隨後不請自來,連唬帶詐,旅客非得把身上的盤纏掏空了才能脫身。這叫“放鴿釣”。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