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11章(1)

一般來說,產出這種惡性嫉妒的原因,不是富貴本身,而是富貴背後的不公。就像賽跑一樣,如果起跑線一致,跑道一樣,失敗者即使心有不甘,也隻能認賬。但是如果他們發現有人中間坐了一段車,或者吃了興奮劑,那就不一樣了。我們也必須承認,在轉型時期,富貴背後的不公,是大量存在的。民眾中關於這種不公的認知,具有傳染性,很快會殃及所有富貴人,無論這些人當初發財,是否存在權錢交易的問題。 跟仇富仇官現象並存的是,我們的社會,炫富、炫貴的現象,也相當普遍,有錢要臭顯,有權有勢更要臭顯,甚至通過特殊渠道拿到一張稀有的門票,都會拿出來顯擺。顯擺自己的本事,顯擺自己的財富,顯擺自己的權力。開好車本身,也是一種炫耀,開跑車在城市裏飆車,則是炫耀中的炫耀。即使自己不炫耀,自己的子弟也會炫耀。無疑,這種炫耀,使得民眾的仇富仇官心理,更加激化,激化到隻要碰上好車,就一律側目而視。 因此,要想使這種社會的鴻溝被削平一點兒,當然最要緊的,是盡量在製度上突出公平二字,免得不公平戕害整個社會的進步。但是,已經富起來的人,握有權勢之人,要盡可能保持低調,不要以富貴驕人,同時教育子弟不要富貴驕人。更重要的是,先富貴起來的人,要對社會有所回饋,對弱勢有所幫助。曆史上,中國社會一向是士大夫和農民並存,士大夫握有政治和文化權力,也大體上過得比農民要富足、體麵。但是,凡是士大夫,都有義務為社區做公益,不僅要張羅修橋補路,興修水利,而且要擔負救難濟貧的責任,通過這種行為,贏得社會的尊重。凡是不做公益的富人,都不被列入鄉紳的行列,為鄉裏所不齒。現在的社會,雖然說富貴者也有積極參與公益之輩,但是,總的說來,尤其是那些有權者,公益心還是相當淡薄,利用權力為自家造福勁頭大,為民造福的心氣小。 社會有貧富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但出現不僅物質而且心理上的社會鴻溝,卻非國家社會之福,尤其非富貴者之福,若要填平鴻溝,需要出大力氣的,還是強勢的一方,強勢的一方不作為,最後遭殃的,還是他們自己。 社會應該給向善者一個機會 小時候,讀魯迅的書,最喜歡的,是《孤獨者》。主人公是位善良的甘願給房東的孩子當牛做馬的青年人,當他堅持自己的理想的時候,連活下去都難,一旦他躬行了他所討厭的一切,地位、尊嚴、金錢都來了。可是,身被榮華的他,卻痛苦到了極點,吐血而亡,在人世間,沒留下—點兒痕跡。 後來,在我的生活中,居然出現了一個活的魏連殳,確切地說,是半個魏連殳。那是我的一個學生,畢業後也做了老師。他跟我說,最初做老師,打算跟您一樣,做一個好老師,處處比著你來。結果,處處碰壁,頭破血流,後來,躬行了先前所討厭的一切,處境陡然好轉,受到各方麵的好評,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副教授了,而且還成了學官——副處長。跟魏連殳不一樣的是此時的他,很享受他的處境。直到今天,這樣的年輕老師,還不斷地冒出來,前幾天,還有位山西大學的老師,用同樣的難題,問我該怎麽辦。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說是西安有位做過小姐的女人,用皮肉生涯掙來的錢,買了一輛汽車,考了駕照,改行做出租車司機為生,但是,卻被某機關判定車是非法所得遭到沒收,打官司又輸了,最後,該女子隻能憤而自殺。事實上,如果不自殺的話,社會給她留的路,似乎隻有繼續重操舊業,再做馮婦。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