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8章(1)

但是,在中國的特殊環境,由於某些地方,某些部門存在著特別的官場文化,這種文化,可以釋放和轉移貪腐造成的壓力。首先,不可諱言,我們某些地區和部門,的確存在著買官賣官的現象,在這些地方,做官就成為一種投資行為,買官者,將本求利,收回投資,獲得盈利,是當務之急,貪腐就像生意,無非是多掙錢,快掙錢,一本萬利,隻要利益足夠大,獲利的衝動和喜悅,自然會壓倒犯法的恐懼。就像在商海裏衝浪一樣,隻要有300%的利潤,上絞架也無所謂了。 其次,貪腐者如果官做得足夠大,為了便於作案,往往會刻意營造一種貪腐的小氣候,在這個小氣候裏做官,若要保持清廉,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可能先被人誣陷成了貪官,在政治鬥爭中率先落馬,即使為了自保,也幹淨不了。所以,凡是有這樣小氣候的官場,一露餡,往往就是窩案,一個單位大小官員沒一個幹淨的。當然,在沒有被揭露之前,這樣的官場,由於大家都一樣,你黑,他也不白,自然心理壓力就小得多。 人們都說,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我們也可以說,不怕貪官,就怕貪官有文化,這個文化,不是平常說文化水平的文化,而是官場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反貪腐,首先要反掉這種文化。 密切隔開群眾 石家莊市委門前的路禁止出租車通行,外地來市委辦事的人,打車走不到市委門口。消息傳出來,網上一片熱議。我很詫異,這是新聞嗎?隻要稍微大一點兒的城市,哪個市委市政府門口,沒有點兒針對老百姓的限製?政府機關,像河南某縣那樣,在平房裏辦公,早已是鳳毛麟角。不僅正經的市委市政府,就是法院、稅務局、公安局,也一律高大輝煌,門禁森嚴。我家鄉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公安局大樓,看起來跟外交部差不多大。這些地方,從權力建築到權力廣場,再到權力馬路,一律戒備森嚴,裏麵的官員出來,動輒警察開道,沿途道路管製。 中國經曆過很長的帝製時代,在那個時代,政府衙門,從來都門禁森嚴,現在據說唯一保存完好的省級政府衙門,在河北保定的直隸總督衙門。門前規矩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當年如果有出租馬車的話,肯定也拉你不到衙門口。哪怕是個七品的縣令,出門也鳴鑼開道,兩虎頭牌:回避、肅靜,老百姓離得越遠越好。如果是知府大人、總督大人,那排場就更了不得。那是個講究等級的時代,講究政治隔離,通行黑箱政治,維持政治神秘性的時代,門禁森嚴,隔絕閑雜人等,有它的道理。可是,教科書告訴我們,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了,現在是人民政府。 曆史的記載告訴我們,共產黨人是打破等級界限的人,斯諾先生在《西行漫記》感慨道,一係列被國民黨政府懸賞十萬大洋的中共領導人,從毛澤東到彭德懷,門口隻隨隨便便地放了一個警衛,人們相互串門,推門就進。根據很多當時人回憶,延安時期的老百姓想要見到領袖,似乎很容易,在什麽地方都可以見。看那時候的老照片,領導人的合影,似乎並不按嚴格的等級,大家隨便一站,位於中間位置的,往往是地位相對低的人。然而,在今天,不知怎麽一來,當年密切聯係群眾的原則,悄然變成了密切隔開群眾。官員但凡到了一定級別,衣食住行,在製度設計上處處考慮的是跟老百姓的隔離,住是有人把門的大院,辦公是有人站崗的官邸,出行是警察開道的一路暢通,就算是下來走訪群眾,有關部門也事先安排好,人不能隨便見,路線不能隨便走。老百姓如果有事想見領導,即使領導有心見,也難過上青天。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