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729.另一個真相 2 :有罪(1/4)

    729.另一個真相(2):有罪(漢總加更5/15)

    【明天10-11點】

    “共存”還是“清零”?新冠疫情暴發近2年,越來越多國家在這兩條路徑間做出抉擇。

    曾以堅持“徹底消除新冠”而聞名的新西蘭、越南,於10月實施“與病毒共存”策略。

    “大逆轉”的還有澳大利亞。它曾被BBC等媒體評價為全球封鎖最久、邊境管製最嚴格的國家。當地時間11月1日,關閉近19個月的澳國邊境重開,首架國際航班落地悉尼。

    葡萄牙已將新冠降級為“地方流行病”,體育場館不再設上座率。法國、意大利幾乎放開管控,酒吧、劇院擠滿人。不同於英國的“全自由”模式,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要求民眾在參與大規模集會時,使用疫苗護照。

    全球多地的民眾正在跨國度假、探親,恢複商務出行。截至11月1日,泰國認可的“入境免隔離”國家和地區增至63個。“這是亞太地區最大規模重新開放國門的一場豪賭。”法新社評論。

    然而,“共存”並非坦途。世界衛生組織(WHO)10月28日表示,全球新冠確診和死亡數近兩月來首度回升,超過一半的新增病例來自大麵積開放的歐洲地區。

    英德兩國監測疫情的重要指標“7天平均感染率”在10月23日前後,達到7月至今的最高值。德國重症監護醫學協會專家警告,“真正的第四波疫情已經開始,並且正在加速”。

    共存派、清零派都在關注的新加坡,疫情發生戲劇性變化。“新加坡接種率是亞洲最高,所以有條件地率先逐步解禁。然而,它與以色列一樣,剛開放不久,防疫的堤壩就坍塌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形容。目前,新加坡正在擴大新冠治療設施的收治能力,從目前近2000張病床增至4000張。

    《南華早報》評論,全世界不得不學會以理性方式與新冠病毒共處。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國家為之付出“人的代價”。

    “我們參考新加坡等經驗,學的是如何在走向開放和防範失控間取得平衡。”《紐約時報》表示。

    11月1日起,韓國正式開啟“與新冠共存”模式,將分3步回歸正常生活秩序。到第3步,將徹底解除私人聚會限製,完全恢複正常生活。

    有評論稱,又一個國家“躺平”了。但細究之下,各國放寬防疫的“姿態”,有著顯著不同。

    英國是“與病毒共存”的最早提出者、實踐者。早在2020年,該國一度希望以自然感染方式形成“免疫屏障”,即不采取積極防疫、也不主動檢測潛在感染者。到今年7月19日,盡管民意調查顯示,公眾更傾向於漸進地重新開放,但在每日感染率居高不下時,英國取消了幾乎所有的防疫限製:不強製戴口罩;取消集會限製、一米社交距離;入境者無需14天隔離。

    “大解封”陣營內,還有挪威、丹麥等。9月25日下午16時,挪威全麵重啟社交和經濟活動。該國現有的防疫措施是染疫者需隔離治療,來自疫情熱區的入境旅客需接受檢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