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647.過去 下 ——A、B、C(1/4)

    647.過去(下)——A、B、C

    除了診斷,祁鏡做的其他事都有他自己的目的。

    他本身對拆散楊澤生和葉涵這對鴛鴦沒什麽興趣,平時隻要不影響工作,也不會對別人的私生活指指點點。之所以他死盯楊澤生不放手,之所以他會選擇這樣一種極端的留人做法,一切還得從HPV這個病毒說起。

    HPV(人*****瘤病毒)是宮頸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使用疫苗預防HPV感染將大大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

    疫苗研發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並且對病毒研究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技術還不完善的年代,這種困難對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而發展原本就嚴重滯後的國內,更是如此,缺人才缺設備缺資金,基本什麽都缺。

    周聿仁教授是HPV病毒和疫苗研究的先驅者,雖然科研單位和學校都在國外,可他卻一直心係國內,有望幫助國內自主研發自己的HPV疫苗。(1)

    可惜天妒英才,99年他不幸病逝,頓時原本的“先靠國外技術設備研發疫苗,後帶動國內搞自主研發”的戰略設想徹底打了水漂。

    從2000年開始,疫苗研發項目因為資金短缺,掉進了米國大藥廠的口袋。人力物力從澳洲轉移到了米國,直到今年8月份FDA通過HPV疫苗上市,所有的一些都捏在了米國的手裏。

    國內徹底沒了染指的機會,連湯渣子都分不到一粒。

    既然短時間內沒法國產,那就隻能依賴進口。誰都知道從國外進口疫苗有多麻煩,錢自不必說,想引進就需要花一大筆費用。

    而它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東西。

    十幾億老百姓就算去掉男性,外加年齡上的限製,剩下適合打疫苗的女性數量也得好幾億。可國外三期實驗沒做亞裔,人種不同可能會出現大量不確定因素,所以國內規定在引進疫苗之前必須要有亞裔三期實驗報告。

    當然,這是一項必要的舉措,同時也是希望能盡快搞出國產疫苗,從而降低進口的價格。

    裘學亭站得高看得遠,自然知道這些事兒,在周聿仁教授不幸去世後,老爺子就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高材生楊澤生的身上。

    分子生物學的人才本來就不多,細分到HPV病毒並研究疫苗的人更是少的可憐。楊澤生能追隨周聿仁的腳步繼續這方麵的研究,又和自己老師一樣不忘本,想著回饋祖國,這真的很不容易。

    本來按裘學亭的計劃,先搞定藥廠,然後再接觸楊澤生。然後花上一大筆錢把人留在自家藥廠的實驗室裏,然後配上全國頂尖的科研團隊,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研究出HPV的疫苗。

    當然其中還需要資金和設備的支持,但既然是國家項目,那自然背靠大樹好乘涼。

    隻要人到手,這些都不是核心問題。

    可惜,在裘家搞定藥廠準備接觸楊澤生的時候,葉涵已經先一步出現,迅速成為了楊澤生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原本更傾向於國內的天平,一瞬間出現反轉,打了裘學亭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小夥子周圍實在有太多的橄欖枝,米國的醫藥巨頭和澳洲昆士蘭大學病毒研究所從一開始就在爭取他,甚至連英法德的幾所大學也都希望他能去工作。

    國內絕不是最粗壯的那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