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636.假體(1/4)

    636.假體

    祁鏡盯上這對小年輕的事兒還得從裘學亭給的那家藥廠開始說起。

    想要實現自己當初的目標,那藥廠的存在和發展壯大就必不可少。有了公司有了錢之後,祁鏡迫切需要的就是人才,而這位楊澤生就是當初被裘學亭看中的人才。

    澳洲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師承99年不幸去世的周聿仁教授。

    祁鏡對周聿仁教授還有些印象,嚴格說起來這位教授還是他的師兄。當年出國前就曾經在黃玉淮老先生門下做過博士生,出國後在劍橋工作了三年,然後去昆士蘭大學研究起了HPV病毒。

    之後的HPV病毒疫苗的研發裏就有他的功勞。

    但這位分子生物學的天縱之才卻在幾年前不幸病故,讓國內失去了自主研發HPV疫苗的好機會。

    其實周聿仁畢業的溫安醫學院校並不算出名,根本比不上明海和上京的那幾所,就連丹醫大都要壓它一頭,甚至兩頭。但他並不忘本,火化後,骨灰沒有葬在上京,而是按他生前的要求被埋在了溫安。

    周聿仁去世那年,楊澤生還是他的碩士研究生,兩年後的博士考了周聿仁的澳洲同僚弗雷澤教授。專業是研究病毒結構,而真正的主攻方向就是HPV病毒疫苗。

    他作為周聿仁的“繼承者”,又是地道的華國人,一直都是國內科研界爭取的人才。

    今年FDA剛批準了HPV疫苗,國內想要搞自主研發,錢、設備和環境等硬件是一個問題,人才也是一個問題。

    就在去年,當年收下周聿仁的上京病毒研究所又給楊澤生遞來了橄欖枝。黃興樺對這個人可謂是望眼欲穿,隻要收到自己麾下,完全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周聿仁。

    可惜楊澤生有點看不上國內的環境。

    畢竟米國藥廠給的條件實在過於優渥,不論研究的實驗室還是生活方麵,都是世界頂級。隻要楊澤生在米國紮根,拿綠卡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前途確實和葉涵說的一樣,一片光明。

    除此之外的另一個因素就是葉涵了。

    相比社交簡單,一心埋頭搞研究的楊澤生,這位生在米國的米籍華人更讓人覺得麻煩。裘學亭看上楊澤生後,也和他有過接觸,但接觸後才發現楊澤生其實早就心係著葉涵,想一起去米國生活。

    所以當裘學亭把藥廠讓給祁鏡,同時附贈了這份文件袋的時候,他就知道一切的關鍵其實都在這位姑娘身上。

    這次楊澤生從澳洲回國,一來是去上京病毒研究所見一見黃興樺,二來是來一趟溫安和自己的老師告個別,三來便是想帶自己的女友好好來國內旅遊一番。

    在國內土生土長的楊澤生對國家還是有些留戀的,黃興樺的病毒研究所差是差了點,但遠沒有到令人嫌棄的地步。

    國家在發展,將來皆有可能。

    如果能說動葉涵留下,他也就不用走了。

    隻可惜這個叫葉涵的姑娘對國內沒什麽感情,更沒興趣留在這兒。在明海、上京和溫安總共待了一個多星期就急著要走,腦子裏滿滿的日式情結。

    楊澤生就站在路口,既然葉涵要回米國,他就下定決心跟過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