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401.新的挑戰(1/4)

    黃興樺等了一天一夜的電話,直到21日淩晨一點才打來。話筒對麵傳來的是個相當柔和的中年男性聲音,語速不緊不慢,也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小黃,劉義昌說了你的事,有點麻煩。”

    “麻煩”就意味著難辦,同時也有勸退的意思在其中。

    黃興樺很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因為身份差距,在這人麵前也沒有之前會診時指點江山的氣魄。不過為了祁鏡,他還是想問問清楚:“我記得前兩年還有的,怎麽現在麻煩了?”

    “不瞞你說,我們正準備撤掉住院破格晉升主治的通道。”對方解釋道,“因為其中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也有一些人已經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改。”

    “以後就沒有破格晉升了?”

    “主治以上還保留著,不過住院醫到主治”對方欲言又止,“住院醫剛進臨床太缺乏經驗,很多即使達到了破格晉升的條件,升了主治後還是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你也知道,醫生一旦出問題就是大問題。表麵看上去是幫了忙,其實反而害了他們。”

    黃興樺也知道這一層,住院醫正是積累經驗的時候,有時候確實會迸發閃光點,讓人看著愛不釋手,想要盡快幫他升職成為骨幹。

    但醫學是個非常複雜的領域,對付的是疾病,但麵對的卻是病人。主治有時候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心境、經驗和自信。

    這三要素往往都是在臨床長期磨練中養成的,快餐填鴨式的教科書學習可以培育出一個個醫學學霸,卻養不成真正的醫生。

    如果沒有獨自一人診治病人的自信,沒有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和調節自身情緒的心境,沒有遇事都能處變不驚的臨床經驗,那還是不要上去的好。

    “這點我打包票,這小子沒問題。”

    黃興樺難得對一個年輕人那麽有信心,倒是讓對方來了些興趣:“哪個年輕人讓你這麽上心?有你兒子厲害?”

    “我兒子?”黃興樺眯起了眼睛好好想了想,“還是他更強一些,尤其在診斷方麵。”

    “那麽厲害?”那人有些驚訝。

    三年前,他從黃興樺的嘴裏清清楚楚聽到“住院最強”四個字,形容的就是他兒子。沒想才剛過沒多久,這個最強就易主了?

    為了證明,黃興樺還是舉了兩次大會診的實例。

    “在三十多位老專家麵前給疑難病例做診斷,算不算有自信?病人情況陷入窘境,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往往會有奇思妙想,這算不算心境異於常人?”

    “這都算吧,那經驗呢?”

    “經驗恐怕早就過了主治的水平,畢竟是個二代嘛,估計從小到大都是看著醫書長大的。”黃興樺說道,“這方麵倒是和我兒子挺像的。”

    “醫二代?誰的兒子?”

    “丹陽醫院的祁森。”

    “哦,丹陽”

    “怎麽了?”

    “沒什麽,祁森我倒是有些印象,之前在上京開會的時候見過兩次麵,沒想到他兒子也在幹臨床。”電話那頭想到黃興樺剛才說的會診,忽然來了興趣,“剛才你說有30多位專家在場?都有誰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