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113.規範與習慣(1/2)

    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規範,細分到行業內部,其實每個崗位也都有各自需要遵守的規範。

    有光就有影子,書寫規範意味著內容繁複,自然會滋生出不成文的各種縮寫習慣。

    有些時候因為人人都學會了這些縮寫,覺得方便,反而忘記了原本的行業書寫規範。當監察規範的人也都習慣了縮寫,規範就會被扔進汪洋大海裏,再也撿不起來了。

    在祁鏡眼裏,醫療鑒定或許會因為習慣了診斷後麵加“問號”,而放鬆標準。

    但真進了司法流程,錯的終究是錯的。

    按規定,影像學的診斷意見分好幾種書寫方式。

    有能根據主訴和影像直接確診的,僅根據影像就能排除原有診斷的,也有懷疑某種疾病的,或者在治療中進行複查,影像表現符合臨床醫生判斷的。

    每一種都有各自的書寫方式,用詞都不同。

    當有懷疑診斷時,最簡單的就是前麵加“考慮”二字,或者在診斷加懷疑性後綴詞。

    可能、不排除、待排除都可以用。

    有些謹慎的讀片醫生還會再加一句:建議進一步檢查,建議必要時再行複查,等等。

    而且影像學診斷意見裏填的內容和臨床診斷不一樣,需要先概括性描述所看到的證據,然後再用括號寫下自己的診斷意見。

    祁鏡拿著照片,說道:“就比如這個右上肺周圍型肺癌,正確寫法是:右肺上葉xxx病變,考慮周圍型肺癌可能性大(未除外其他病變,建議進一步檢查確診)。”

    陸子姍聽後尷尬地笑了笑,沒想到一項診斷意見竟然能寫出那麽長一大段來:“這是不是太複雜了?”

    “影像學醫生不是接診醫生,更何況是最簡單最粗糙的胸片。”

    “他們連病人麵都沒見過,手裏隻有一張檢查單,單子上寫的隻有一句主訴,信息量太少了。”

    祁鏡解釋道:“讀片醫生隻能對影像本身負責,所以寫的內容一定要盡量客觀。但影像學診斷又是個極其主觀的東西,怎麽才能讓主觀判斷看起來足夠客觀?”

    祁森想了想:“得把自己主觀判斷的依據一起寫上去。”

    “是啊,有了自己判斷的依據,就能看出是讀片錯誤還是書寫錯誤,或者是臨床醫生後續的臨床診斷錯誤。”

    “隻是寫上一個問號,實在太省,況且這個問號還寫成了感歎號。”

    祁鏡搖搖頭:“這醫生怕是沒被告過吧,一點點自我保護意識都沒有。”

    陸子姍看著肖玉和祁森默認的樣子,趕緊把祁鏡說的這些全記了下來。這些話應該可以成為問責突破口,不過她還需要能真正的擺的上台麵的證據......

    “其實呢......”

    忽然一股熱氣拂過陸子姍的臉龐,嚇了她一大跳。轉臉看去原來是祁鏡湊了過來,想看看她在寫什麽東西。

    “其實你不用把我的話都寫下來。”

    “不寫我哪兒記得住啊。”

    “你可以去找找《病曆書寫規範》以及《影像學診斷書寫規範》。”祁鏡笑著問道,“小妹妹,現在是幾個專家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