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923爆網(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丹頂鶴的拉丁文學名中文意譯日本鶴,是德國動物學家斯塔提烏斯·穆勒於1776年命名的。

    穆勒曾在埃爾蘭根教授自然科學。

    1773-1776年,他翻譯出版了林奈的名著《自然係統》,並公布了一些新命名的物種。

    那次被命名的生物就包括丹頂鶴。

    穆勒命名丹頂鶴的1776年,在美國為建國元年。

    那一年在我國則為乾隆四十一年,在日本則為後桃園天皇安永五年,都值閉關之時。

    當日,西方人隻能從廣州認識我國,從長崎認識日本。

    丹頂鶴自我國東北地區向南遷徙不經過華南地區,卻以日本的九州、本州作為過冬之地。

    因此,西方人隻能以日本為窗口,見識到這種動物。將其命名為日本鶴。

    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日本本州島的丹頂鶴滅絕了。

    有些動物學家認為,這個品種在日本就此滅絕,因此將它的俗名要由日本鶴,改為滿洲鶴,隻是這種用法並未被廣泛接受。

    後來,前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喬治·阿奇博提出建議,將丹頂鶴的俗名改作丹頂鶴。

    盡管如此,英文世界日本鶴的提法依然是主流。

    在穀歌搜索引擎中,另兩種稱呼的搜索結果僅為其十分之一。

    曾經有人在國際鶴類學術討論會上,針對丹頂鶴名稱叫法不統一的情況,提出過為丹頂鶴正名的意見,並在會議上得到通過。

    此後國際學術會議和著作文獻中就一直沿用丹頂鶴的名稱。

    “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丹頂鶴喜歡棲息於開闊平原或者海洋當中,尤其是遷徙季節和冬季。”項陽說道。

    那些丹頂鶴盤旋在低空中,不斷發出這鏗鏘而又嘹亮的叫聲。

    丹頂鶴高亢、宏亮的鳴叫聲,與其特殊的發音器官有關。

    丹頂鶴的頸長,鳴管也長,長達約一米以上,是人類氣管長度的五六倍,末端卷成環狀,盤曲於胸骨之間,就像西洋樂中的銅管樂器一樣,發音時能引起強烈的共嗚,聲音可以傳到三五公裏以外。

    不過丹頂鶴的叫聲非常清脆,喧鬧但不嘈雜。

    包括項陽在內的船員們,都沒有對這些丹頂鶴的叫聲表示厭煩。

    但項陽船上,有個家夥,則對這些丹頂鶴們表示不滿了。

    是虎頭海雕。

    虎頭從鷹巢裏探頭探腦地走了出來,及其不滿地看著天上,它脖子上的羽毛豎起,似乎隨時準備衝天天上去殺個七進七出一般。

    項陽看了船艙頂部的虎頭海釣一眼,新道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那些丹頂鶴單獨每一隻拉出來,提醒都不比虎頭海雕差多少,戰鬥力單個的丹頂鶴雖然比不上虎頭海雕,但是一群一起上的話,隻要這隻虎頭海雕敢起飛,保準會被丹頂鶴們給揍到海底下去。

    可能那隻虎頭海雕也知道這些丹頂鶴不好惹吧,它雖然不斷在船艙頂部撲騰著翅膀,但卻一直沒有起飛,甚至都沒有發出它那鏗鏘的鷹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