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802 不屈飛魚 上(1/2)

    飛魚飛出水麵後,需要立即張開它那又長又寬的胸鰭,迎著海風以大約十五米每秒的速度作滑翔飛行。

    如果風力適當,飛魚能在離水麵四五米的低空中飛行超過四百米。

    當飛魚返回水中時,如果需要重新起飛,它就會在全身尚未入水的時候,再用尾部拍打海浪,以增加滑翔的力量,使其重新躍出水麵,繼續短暫的滑翔飛行。

    顯而易見,在飛魚的整個飛翔過程中,翅膀其實完全沒有扇動,隻是依靠尾部的推動力在空中作短暫的滑翔。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將飛魚的尾鰭剪去,留下它那長長的胸鰭,再放回海裏,由於飛魚沒有鳥類那樣發達的胸肌,不能扇動翅膀,所以被剪斷尾鰭的飛魚就再也不能騰空而起了。

    “說起來,飛魚的翅膀,可能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退化了,在最早期的時候,飛魚其實是可以真正飛行的。”項陽突然說道。

    “為什麽突然說這個?”陳慶生疑惑道。

    項陽指了指前邊,說道:“你看那。”

    陳慶生掏出望遠鏡仔細看了一會,頗為驚奇地轉過頭,“那是飛魚?”

    “對,整是飛魚。”

    項陽仔細回憶了一會,然後說道:“我國有研究人員在貴州發現過一種飛魚化石,它的時間可追溯到約二點四億年前,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飛魚化石。”

    “那化石能飛?”方友群問道。

    項陽搖搖頭,“科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貴州省發現的那種飛魚化石,其生理結構與今天的飛魚十分相近,它在胸部兩側也有寬闊的胸鰭作為主翼,此外在腹部還有一對較小的鰭可作為滑行時的輔翼。”

    項陽之所以說那種古老的飛魚能飛,是因為發現的那種飛魚化石的尾鰭是不對稱的。

    今天的飛魚的兩片尾鰭大小差不多,呈對稱分布,但那種飛魚的兩片尾鰭並不對稱,下方的那片要大得多,這能幫助它們在躍出水麵時獲得更大的推力。

    對這些飛魚化石的測年結果顯示,它們生活在距今約二點四億年前,屬於三疊紀的中期。

    此前發現的最古老飛魚化石年代在約兩億年前,屬於三疊紀晚期,是在意大利和奧地利一帶發現的。

    因此,在我國發現的這些化石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飛魚化石。

    有研究人員說過,那種古老飛魚的體長為能達到二十厘米,它們躍出水麵後可以比今天的飛魚在空中滑翔距離更遠數十米。

    這項發現對於研究古代生態係統變化有重要意義。

    因為在約兩點五億年前,二疊紀結束和三疊紀開始的時候,地球曾經曆過一次嚴重的生物大滅絕,當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海洋生物都已死亡。

    但隨後很快就出現了這種飛魚,說明當時海洋裏的物種已經很豐富,生態係統從這次大滅絕中恢複的速度可能比原有認識更快。

    “大自然還真是奇妙,魚竟然可以飛。”方友群透過望遠鏡,盯著那群飛魚嘖嘖稱奇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