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631 先驅灘(1/2)

    藤壺的種類很多,價格也不一。

    常見的藤壺體表有著堅硬的外殼,光從外貌上看很像貝殼,但它其實是節肢動物。

    藤壺中價格最貴的,是鵝頸藤壺,這是一個在海邊比較常見的品種,之所以價格昂貴,主要是其采集非常的困難。

    附在鯨鯊身上的藤壺,通常一般為圓筒藤壺。

    圓筒藤壺在海邊的礁石上也很常見。

    但海邊礁石上的圓筒藤壺沒有鯨鯊身上的那般肥美。

    圓筒藤壺的身體姿勢十分奇特,通常他的頭在下麵,而身體底部朝向外側,可以將頭伸到海水當中。

    項陽帶著幾個船員遊到鯨鯊旁邊。

    那頭鯨鯊可能是因為受傷的原因,它脾氣有些暴躁,在見到項陽跟船員們靠近之後,並沒有像座頭鯨那般靜止在水麵上不動,而是將整個身子向海洋內沉去。

    項陽先船員們一步遊了過去,陪著那頭鯨鯊戲耍了一番,鯨鯊才逐漸放鬆對項陽等人的警惕,重新上浮到水麵上,魚鰭跟魚尾輕輕擺動,將整個身體懸浮在海麵上。

    項陽朝船員們使了個眼色,一群人連忙朝著鯨鯊身上爬去。

    鯨鯊的體型比座頭鯨更大,身上的藤壺數量也更多。

    其實不管是鯨魚,還是人類,都是很討厭藤壺的。

    盡管藤壺的價格大都十分昂貴,但很多漁民還是非常討厭藤壺這種生物。

    藤壺對人類而言也是一種“汙損生物”。

    很多漁民的船底,都附著大量的藤壺,大大增加了航行的阻力,降低了漁船的航速,並且會使漁船消耗更多的燃料。

    其實,對漁船而言,藤壺還隻是小事,除了多消耗一點燃料外,別的都無傷大雅。

    對抽取海水冷卻的工廠,或者海底鑽油工廠而言,藤壺才是真正極大的困擾與負擔。

    僅我國東海,每年消除藤壺的費用就高達十數億元。

    不過在我國南海,藤壺又將這一消費給補了回來。

    南方人喜歡喝湯,而藤壺又是熬湯的絕佳食材。

    藤壺鮮湯的做法十分簡單,隻需要放點生薑,放點鹽,然後將清水燒開,放入藤壺就可以了,其味道真的的鮮美無比,藤壺的肉質也是鮮嫩可口,

    值得一提的是,《進化論》的作者達爾文非常喜歡吃藤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藤壺控,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之前,一直在專注於藤壺的研究,甚至,他還出版過一本關於藤壺的著作。

    討厭,加上好吃,再加上價格昂貴,所以船員采集藤壺的熱情非常高。

    爬到鯨鯊身上後,都不用項陽開口,便主動開始采集起來。

    那頭鯨鯊大概也是知道項陽他們在幹什麽,大概它也被藤壺給折騰夠了,所以在項陽他們采集藤壺的時候,格外的安靜。

    令項陽驚訝的是,鯨鯊的腹部藤壺非常多,一大片一大片的連在一起,看上去猙獰可怖。

    而它背上的藤壺數量卻極少,隻有零星的一小片。

    這跟鯨鯊的習性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