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554 想法(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甚至項陽有可能借此,一躍成為國內的水產供應巨頭。

    當然,這個念頭目前還隻是項陽腦袋內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要是沒一定的把握,項陽是絕對不會真正嚐試去實現這個想法的。

    東海銀鯧作為我國傳統重要的漁業資源,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開始了前瞻性的部署。

    自2000年起,寧波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浙大及多家企業,相繼承擔了銀鯧攻關研究的重任。

    銀鯧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銀鯧人工育苗技術研究,銀鯧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銀鯧規模化技術研究等科技項目一直研究了十多年,科學家們突破了無數道的技術難關,但每攻克一道難關後,總能夠再遇到更多新的難關。

    2015年上麵專門設立了重大科技專項“銀鯧產業化前期技術研究與示範”。

    這個項目由寧波大學主持,聯合浙大等四家單位共同承擔,產業前期研究計劃5年,投入的人力物力無數。

    生物學家與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明確了養殖銀鯧的性腺發育、生殖周期與有效積溫,結合營養和光控技術目前確實初步實現了銀鯧魚的人工繁育。

    並且科學家們還發現了水母是銀鯧的特效營養源,明確了銀鯧對水母的特殊營養需求。

    生物學家們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儀技術,成功篩查、得到了銀鯧魚的30種重要的脂質標記物,成功克隆了養殖銀鯧生長和脂肪代謝相關的基因。

    但一直到2017年,人工養殖的銀鯧魚都還直停留在實驗海域內。

    這是沒辦法的。

    因為這是銀鯧魚的生活習性所決定的。

    銀鯧魚是近海暖溫性中下層魚類,它們的棲息第一般在三十米以下的深水區域。

    偏偏,銀鯧魚又喜歡在早晨、黃昏時遊動到水的中上層。

    最不好解決的是銀鯧魚還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洄遊現象,冬季需要在外海深水區越冬。

    每年春季,隨水溫的回升,各越冬場的魚群會按各自的洄遊路線向近海遊動。

    其中最為鮮美的東海北部外海的越冬魚群一般在4月開始,隨暖流的增強向西—西北方向移動。

    到了4月上中旬,舟山漁場和長江口漁場的銀鯧魚魚群明顯增多。

    有時候,銀鯧魚群還會迅速向近岸靠攏,分別進入大戢洋和江蘇近海產卵。

    成年銀鯧魚酷愛攝食水母、底棲動物和小魚。

    幼年銀鯧魚則一般隻攝食小魚、箭蟲和橈足類的海洋生物。

    這一大堆的條件加起來,項陽覺得銀鯧魚的飼養程度比大黃魚還大得多。

    搖搖頭,項陽將這個暫時還不太現實的想法趕出自己的腦海。

    養殖銀鯧魚的事雖然是好事,但真正要去實踐,那還是先等科學家們將真正能夠適應野外生存的魚苗培育出來後再說吧。chaptererror();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