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528 蝦青素(1/2)

    大馬哈魚不僅營養豐富,同時還具有十分深厚的人文曆史。

    關於大馬哈魚有著很多傳說,生活在呼瑪河畔的鄂倫春人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呼瑪河一帶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日子都過得很苦。

    有一年又趕上大災,窮苦的人們都快要餓死了。

    就在這時,一個英俊而善良的鄂倫春青年站了出來,他要想辦法解救在這裏蒙受苦難的人們。

    他騎上心愛的獵馬,走了很遠很遠的路以後,終於見到了滿汗王,他請求汗王幫忙解救呼瑪河畔那些苦難的人們。

    滿汗王乘著漂亮的大船來到了呼瑪河上,把食鹽大把大把地投向河裏,河水立刻泛起了巨大的波瀾,突然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大魚,魚兒們是來搶吃食鹽的。

    這些搶吃食鹽的魚就是大馬哈魚。

    從此以後,住在呼瑪河畔的人們就開始捕捉大馬哈魚吃,鮮美的魚肉,不僅使他們安全地渡過了災年,而且也使他們的日子漸漸地好了起來。

    另外,唐朝的時候相傳唐王率部隊東征,白露時節,被敵人圍困在黑龍江邊,糧草全無,人饑馬餓,陷人絕境。

    在危急時刻,李世民接受了一位大臣的建議,給玉皇大帝寫了特急奏文,請求東海龍王借魚,已解燃眉之急。玉帝下旨恩準,東海龍王立即派一條龍給唐王送魚。

    次日,士兵們望著滿江的鮭魚,歡呼雀躍有魚吃了。

    馬本來是不吃魚的,由於饑餓,不得不與人一起吃魚。

    饑荒過去後,從此,人們把鮭魚稱作“大馬魚”。

    當然,這些都隻是神話傳說,無論真假,肯定都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

    不過有一點卻是真的。

    那就是馬哈魚的肉,確實很好吃,而且不僅人愛吃,就連馬也還吃。

    項陽沉思,要不要追過去,捕捉那條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素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著稱於世,曆來被人們視為名貴魚類。

    我國黑龍江更是“大馬哈魚之鄉”。

    大馬哈魚作為一種鮭魚,卻屬於世界名貴的經濟魚類,野生的大馬哈魚一斤能賣到上千塊錢。

    最重要的是,大馬哈魚體內每千克魚肉含有5毫克的天然蝦青素。

    養殖的大馬哈魚一般也就三四十塊錢一斤了,因為養殖的大馬哈魚體內是不含有蝦青素的。

    蝦青素就是吃大馬哈魚有強大體力功效的原因,如果要是長期食用大馬哈魚,基本上不可能得心髒病跟動脈硬化病。

    蝦青素是發現的一種最強的抗氧化劑,長期吃野生大馬哈魚的愛斯基摩人基本沒有心髒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而且體力超強。

    鮭魚肉都有補虛勞、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能,可治消瘦、水腫、消化不良等症。

    另外魚體可製成罐頭或幹燥鹽醃、煙熏與冷凍,以清蒸、油炸、火烤等方式烹煮均美味。

    更讓項陽心動的是,大馬哈魚不僅肉味鮮美,魚子更為名貴。

    大馬哈魚的魚子比一般魚子大得多,直徑約7毫米,色澤嫣紅透明,宛如琥珀,營養價值極高,是做魚子醬的上好原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