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瓦良格

第一集:那可是個大家夥(1/5)

    透過慵懶的紅葉,午後的陽光傾瀉在一張堆滿軍事典籍和期刊的書桌上。散落的廢紙團告訴人們一種焦躁不安的心緒,但很規矩擺放在桌子一角的軍帽似乎又在透露著相反的信息。

    1993年秋,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艦艇指揮專業教研室。

    “報告!”

    “進來!”

    “龍副主任,院長讓你馬上到他辦公室!”

    “知道了,馬上去。”

    龍鎮海,29歲,大連艦艇學院艦艇指揮係副主任,中校軍銜,曾是中國海軍最年輕的見習艦長,軍內少壯派軍官的代表。教研室,似乎不應該是他應該呆的地方。

    龍鎮海出生於海軍世家。曾祖龍顯仁是清末武舉出身,曾任職於清末福州水師。清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艦艇在福建馬尾發動突然襲擊,全殲福州水師。龍顯仁在此戰中腿部、胸部負傷,戰後複員返鄉。在老家浙江餘杭,開設新式學堂,廣納寒門學子。試圖以個人綿薄之力,啟蒙西學,救民族於危亡。就這樣度過了十年采菊東籬下的鄉間生活,1894年,北洋水師戰敗,大清國最後的希望就在一個下午灰飛煙滅。消息傳到餘杭,龍顯仁正拖著病軀給學生上課,突然直挺挺倒在講台上。當晚嘔血數升而死。彌留之際,龍顯仁留下遺言:

    “我龍氏子孫,不論男女,不得從文,必投身行伍以報國家!”

    就這樣,龍鎮海的祖父先是加入北洋軍閥,後投身馮玉祥,官至旅長。其父龍邦佐,早年被送至黃埔軍校,為第七期學員。後加入共產黨。因文化層次較高,抗日戰爭後被送至蘇聯學習,解放戰爭即將結束時回國。1949年4月23日,龍邦佐在江蘇南通,參加了海軍成立儀式,成為最早的新中國海軍軍官之一。後來官至南海艦隊湛江基地司令。

    受家庭的影響,龍鎮海從一出生就注定是幹海軍的。

    龍鎮海一米八五的個頭,非常健碩。麵目清秀,又不失剛毅。濃眉大眼,頭發又短又直,有點怒發衝冠的意思。由於常年在艦上服役,皮膚有一種古銅般的顏色。軍人的氣質和帥氣的臉龐非常完美的結合在龍鎮海的身上。

    龍鎮海很小的時候就在家裏擺弄父親帶回來的艦艇模型,他還有機會讀父親收藏的關於海洋地理、海軍建設、艦艇知識的書,最有名的如馬漢的《海權論》,順帶的收獲就是學會了俄語和英語。龍鎮海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也都參加了海軍。但他爸最喜歡這個又聰明又可愛的幺兒,所以給他取名鎮海。時常帶他到軍港看看軍艦,有時遇上一些不太重要的任務,比如給守島部隊送補給什麽的,甚至會帶上小鎮海一起出海。

    龍邦佐希望小鎮海能多點男子漢的氣概,多幹幹收纜繩,扛炮彈,刷漆這樣的粗活,又能鍛煉身體,又有軍人的格調。隻是龍鎮海恰恰對軍艦上那些不停轉動的雷達天線特別感興趣,經常盯著雷達屏幕一動不動。他還曾經把家裏唯一的收音機拆了,原因居然隻是想找到裏麵那個會說話的阿姨。以至於龍邦佐經常發出子不類父的感歎。

    龍鎮海與電子工程大學通訊專業畢業後,就加入海軍,先在東海艦隊,後在北海艦隊驅10支隊。曆任驅逐艦雷達長,觀通長,副艦長。年僅26歲,就成為見習艦長,開始艦長全訓考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