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刺客帝國

古代皇帝車駕(1/3)

    中國古代帝王出行時,多設儀仗扈從,前擁後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充分顯示帝王至尊的地位。儀仗,即儀衛兵仗,自漢代起稱為鹵簿。“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帝王出行時,需要護衛及官員隨從,以防不測。根據帝王出行的等級,確定隨從護衛及官員的數量、規模以及各種裝備等,並編製成冊籍,即為鹵薄。

    定引導之製,禦前鹵簿:馬五對,纛二十杆,旗二十執,槍十杆,撒袋五對,大刀十口,曲柄黃傘四,直柄黃傘八,紅傘二,藍傘二,白傘二,繡龍黃扇六,金黃素扇四,繡龍紅扇六,彩鳳紅扇四,吾杖二對,豹尾槍四根,臥瓜二對,立瓜二對。攝政王、輔政王、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等均有定製。

    鹵簿儀製,大駕鹵簿為法駕鹵簿,行駕儀仗為鑾駕鹵簿,行幸儀仗為騎駕鹵簿,合三者為大駕鹵簿,共為四等,即:大駕鹵簿、法駕鹵簿、鑾駕鹵簿,騎駕鹵簿。

    大駕鹵簿,用於郊祀祭天;

    法駕鹵簿,用於朝會和太廟祭祖;

    鑾駕鹵簿,用於平時出入;

    騎駕鹵簿,用於行幸。

    鹵簿的禦車總稱“輅車”

    輅車之中又分大輅、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

    大輅:輅車在殷周時期稱大輅,此時的輅車屬單轅雙輪,中間的車廂稱輿,呈左右長方形。帝王所乘坐的車,如玉輅,以玉裝飾,金輅以金飾而得名,還有象輅、革輅、木輅等各有特色,稱為。“崐天子五輅”,十分豪華,需要28人來抬。

    鹵簿旗幡儀仗:是烘托氣氛、渲染環境的重要手段,可說是五彩繽紛,絢爛至極。

    華蓋:五十四個。九龍而曲柄黃色的四個,九龍而直柄黃色的二十個,都連續排列。花卉而分成五色的十個。九龍而分成五色的十個。這兩種交替排列。純紫或紅色的方蓋八個。

    執扇:七十二個,壽字的八個,雙龍黃色的十六個,雙龍紅色的八個。黃玉色赤單龍的各八個。

    孔雀雉尾和鸞鳳:十六個。紅色有花紋方形的各八個。

    幢:十六個。長壽、紫、霓、羽葆各四個。

    幡:十六個。信幡、絳引、豹尾、龍首竿各有四個,分別稱作教孝表節幡、明刑弼教幡、行慶施惠幡、裒功懷遠幡、振武幡、敷文幡、納言幡、進善幡,八個為一組。

    纛:八旗大纛二十四個,羽林大纛、前鳳大纛共十六,五色銷金龍纛共四十,圖案相反的八十個。

    旗:取材於祥瑞禽鳥的圖案,有儀鳳、鸞、仙鶴、孔雀、黃鵠、白雉、赤鳥、化蟲、振鷺、鳴鳶。取材於靈獸的圖案的,有遊麟、彩獅、白澤、赤熊、黃熊、辟邪、犀牛、天馬、天鹿。取材於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的四個,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圖案的四個,取材於五嶽圖案的五個。取材於五星二十八宿的三十三個。取材於甘雨,甘澤、甘澍、甘膏、甘霈的四個。取材於八風,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閭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的八個。取材於五雲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和五雷圖案的十個。取材於日、月各一個。門旗八個,金鼓旗二個,翠華旗二個,五色銷金小旗各四個。出警、入蹕旗各一個。旗的數共有一百二十個。

    其他的還有旌:十六個。金節:四個。儀鍠氅黃麾:四個。金鉞、星、臥瓜、立瓜、吾仗、禦仗:各有十六個。紅鐙:六個。鼓:二十四個。其中金鼓二個、仗鼓四個、板鼓四個。橫笛:十二個。鉦:四個。銅角:大小各十六個。

    皇上乘坐的是金輦、玉輦。

    離禦座最近的有:拂塵、金爐、香盒各二個。沐盆、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各一個。手執大刀的、手執弓矢的、手執豹尾槍的,各30人。手執荷殳戟的各4人。侍殿前執曲柄黃蓋的一人。執淨鞭者四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