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子之從征服水滸開始

第283章 遷都前的準備(2/2)

    首先是打擊不法、褒獎仁善。大宋境內的不法商販被清洗了一遍,但凡屁股不幹淨的,基本沒有人能幸免,全都被抄家遷徙到西南或者西北。

    當然,在這次清理行動中也發現了不少真正勤儉起家的商人,他們或許沒有那些豪商有實力,但卻遠離是非,不亂法紀,不違初心,還願意做些鋪路修橋、施粥施藥的善事。對於這些人,再三查明確實沒有過明確惡行的,朝廷甚至還辦法各類“善者”榮譽,以勉勵他們的行為,同時讓天下百姓潛意識中對比兩類富人,讓那些被處理的人心服口服。

    在確鑿的證據、善者的對比和絕大多數百姓的支持下,這場轟轟烈烈的平富運動總算沒出什麽亂子嶺南和西北的漢人人口也快速增長起來。

    其次就是修築長城。大宋耗費了很大的國力,沿著燕山、陰山、大漠修築了一條萬裏長城,西起榆關,東到甘州(張掖),中間開著十幾道關城。

    燕山、陰山的長城是第一期工程,完成之後才會沿著大漠修建第二段長城。在新式火藥和水泥的幫助下,新長城的修建要比曆朝曆代容易得多,也更加堅固、更加平整;為此,淩振現在已經暫時離開了鐵火雷軍,專一負責配製火藥、炸石開山。

    至於長城修到西北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時代的沙漠化遠沒有那麽嚴重。比如河套平原附近的毛烏素,現在還不是沙漠,隻是有幾片大麵積的禿地而已,隻要人工幹預,恢複水草樹林沒那麽困難;比如騰格裏地區,現在還有很多水泊,沙漠隻是小部分,也有很大可能恢複。

    比較麻煩的是巴丹吉林大漠,很嚴重,在這個時代要想恢複成草原怕是難了。

    好在巴丹吉林大漠的東側邊緣有一道山梁,雖然不高,但擋住風沙還是不成問題;趙桓決定沿著這道山修建一條堅固的長城,就是為了在長城以內種樹種草,以保護西北地區,不使沙漠擴大。

    其三就是沿著長城修建十座堅城,從東到西依次為撫寧城(榆關)、右北平城(承德)、豐寧城、赤城、上穀(張家口)、陰山城(烏蘭察布)、豐州城(呼和浩特)、九原(包頭)、五原(烏拉特前旗)、朔方(巴彥淖爾),每座堅城外均緊鄰長城隘口,也是長城駐軍的後勤支撐和管理中心。

    其四就是收購燕薊兩州的土地,進展的確十分順利。這兩州都是大宋新得之地,百姓或出於畏懼,或出於安全考慮,賣的十分慷慨。

    其五就是東南西北中二十四座中心城市的擴建、重修或者改動;圍繞著這二十四座城,大宋重修了官道和海港、河港。

    但遷都的事,還是沒有露出一點苗頭,燕薊兩州也隻是準備地塊、設計圖紙,並未大興土木。

    不過,這些事還是沒能逃過有心人的眼睛,大宋的這些明麵上的變化都被人寫成了一封封的密信,傳到了遼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