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子之從征服水滸開始

第217章 返回東京(2/2)

    人才差不多齊了,也差不多該跟夏、遼、金、蒙正麵剛了!

    大宋一慫再慫,已經慫到了極點,從今開始也要學著挺起脊梁了。

    ……

    又三天過去,趙桓帶大軍啟程返回東京。

    江南的幾十萬大軍裁汰老弱之後隻保留了十萬,趙桓帶走三萬,剩下的七萬留給了韓世忠和吳玠。

    青龍軍,現在有韓世忠、李寶、費保、倪雲、狄成、卜青、翟源、喬正、孟康、聞人世崇、胡俊、諸能等十幾員水軍大將和十萬精銳水路軍士,鎮守江南和淮南已是綽綽有餘;但趙桓的打算可不僅僅是讓他們鎮守,而是讓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水軍兵源,訓練一年半載熟悉水性後會有一半交給蕭嘉穗擴建海軍。

    而蕭嘉穗的海軍現在雖然隻有雛形,但大將也有李俊、張橫、張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呂師囊、童威、童猛、穆春、鄭天壽、單廷圭、葉春等十好幾員,軍士也有三萬精銳。今天之後他們會去登州駐防,一邊練兵,一邊隨時準備接受軍令出征遠航。

    同時,從南邊趕來的吳玠,也會隨之擴充兵力,帶幾員大將去廣州。擴充之後的朱雀軍,總計有大將厲天閏、司行方、柳元、穆弘、方貌、成貴、謝福、譚高、王煥、楊溫、張開等十幾員,馬步水三軍合計有七萬眾。

    廣州距離東京城太遠,往來傳遞軍情遠沒有江南那麽方便,所以趙桓交給吳玠的軍令相對來說都是粗線條,總共隻有三件事:鎮守、發展海商、開疆拓土掃平西南。至於其他細節的事,由吳玠與眾將商議後自行決斷。

    渡過長江之後,趙桓又調遣劉光世、高玉、黃信、扈成四將歸屬白虎軍,統帥三萬兵馬鎮守川蜀與漢中,如此一來整個大宋後方算是穩了。

    從此刻開始,大宋軍略的著眼點隻在北方。

    歸途中,陳箍桶、李助、蕭嘉穗三人與趙桓並馬而行。

    跟這些能保證忠誠度的人在一起,趙桓並不介意什麽尊卑,重心還是放在了怎麽解決問題上。

    除了三人之外,後麵還跟著一個叫呂將的,此人原來是個太學生,因為批評大宋朝廷的花石綱而被棄之不用,於是他便投靠了方臘,和陳箍桶成了方臘手下才能最卓著的兩個智囊。

    陳箍桶與呂將兩人,已經費了一路口舌,勸說趙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派奸細深入敵後,裏應外合攻滅敵國。

    說白了就是間諜戰。

    可惜趙桓沒敢立刻答應。他覺得現在的陳箍桶和呂將是對金人帶著仇恨的,是不理智的,這種情況下提出的意見和作出的決策很容易失敗,甚至招來更大的禍端。

    但他也並非聽不進去,事實上他也在暗中考慮這件事的可行性。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之說,孫子兵法更是對用間進行了整體而深刻的探索,他自然知道間諜對於戰爭的重要性。

    但是,間諜同樣麵臨著莫大的危險,完顏宗弼的這次全軍覆沒足以說明這一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