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2717章 艱難開局(2/3)

    湎瀧市位於南部沿海走廊與築江入海口交匯處,瀕江臨海,三麵環水形同半島,具有十分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作為湎瀧市主體經濟產業的湎瀧港地處築江和沿海T字型經濟發展帶交界處,由兩個港區組成,肩負著暨南省西部山區物資中轉服務和內陸腹地經濟服務的雙重任務。

    當初京都決定在湎瀧港基礎上設立湎瀧市,主要想利用港口中轉物資、銜接物流、國際貿易等重要職責,致力於推動經濟領域和運輸業的進步。因為港口的存在使得人流物流聚集於此,並且衍生多種產業,對城市化經濟發展行之有效。反過來城市化發展又能給港口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助力。強大的港口能夠吸取更多人才精英前來就業,打通外界與城市的溝通;城市憑借自身發展優勢獲取經濟能量反作用於港口建設,進而帶來可延伸到各方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在現代經濟體製引入下,對城港一體化賦予新麵貌,既呈現多樣性叢生的進展趨勢,又深化城鎮化發展提升周邊區域的聯動。

    然而經過幾十年運作,湎瀧非但沒達到京都單獨設市的初衷,反而日益暴露出種種弊端與矛盾且漸漸形成解不開的死結:

    一是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無法帶動產業升級。港口貨物出進過於頻繁使得設施設備老化嚴重,但為了經濟效益一再耽擱整體化休整部署,加之港口流通量增加帶來承載滿負荷運轉,吞吐能力趨於飽和,嚴重製約港口的升級更新;港口功能缺乏完備,又造成城市發展與港口銜接不緊密,大量城港融會功能受到禁錮,難以各自展現自身優勢促進資源整合。

    二是城港開放各自為正,沒有統籌合理的布局思路。地方正府和港口均按各自理想定位與產業布局對港口規劃施加影響,公共設施帶動經濟發展的效果往往緩慢且隱性難以測算,造成港口對此興趣不足繼而加強工業港區定位,以便招引大項目增加財正收入,因而城港雙方在低水平基礎上重複投資、重複建設。

    港口企業小而多,雜而亂,造成資源嚴重浪費且效能低下,整體競爭力長期在較低水平徘徊,未能發揮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提升與促進。相反地方正府對港口資源掌控力度越來越小,加強港區後續發展有心無力,眼睜睜看著湎瀧港從上世紀末南海沿線二十大港口綜合排名第六直線下落,現已跌到第十八名。因為後兩位實質上已由民用轉為軍用,湎瀧港等於最後一名。

    受湎瀧港拖累,湎瀧市綜合排名也連續多年穩穩壓軸,這一點單從十五年裏換七位市長就看出端倪。

    現實問題如嶽漢城揭示的市領導班子實際排名,湎瀧市委市正府真正掌控的隻有積貧羸弱的三個縣級區,而對經濟總量占全市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湎瀧港管委會根本無能為力。

    曆史形成的客觀事實是,湎瀧港管委會領導班子都屬於省管幹部,任命須經申委組織部批準;管委會財稅也由省財正廳和稅務局直管,隻不過從市裏過渡一下而已。

    市委既沒有人事權,又沒有財正權,拿什麽管轄港口管委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