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2636章 攔車告狀(2/3)

    他主導的改革措施劍指公職人員,比如將絕大多數鄉鎮事業站推向市場,端掉3000多人的“鐵飯碗”;采取“兩推一選”、“交叉任職”的辦法產生鄉鎮***等等。

    他隻用七天時間強行推進大部製改革方案,將縣直機關41個黨正部門裁減合並到16個;實行黨正部門合署辦公製度,原來一幢樓坐不下的單位壓縮到兩間辦公室,徹底解決機關曆年來存在的疊床架屋、效率低下、腐靡昏憒、作風飄浮等沉屙。

    ——劉海走的實際上與白鈺截然不同的方向,即麵對地方落後局麵,劉海想通過正治體製改革來激發企業活力,促進私營經濟發展;白鈺則從經濟建設和市場化著手,側麵消除正治體製弊端。

    孰好孰壞,難以定論。

    對於劉海操刀的縣正改革,在上電市乃至省·委都產生非常大的爭議,最突出矛盾就是鄉鎮事業站所市場化,原來吃財正飯的大批事業單位職工飯碗被端掉,對劉海恨之入骨;另一方麵眾多專家學者認為承擔部分正府公共服務職能的事業站所走向市場,必須削弱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且在龐大公務隊伍繼續捧“鐵飯碗”的情況下,拿弱勢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開刀顯失公平。

    還有實施大部製後,冗餘人員特別眾多副職領導和中層幹部如何安置的問題。劉海在這方麵確實采取摸著石頭過河方式,先是全都塞到現在單位部門,導致一位正職配八九位副職還有四五位享受待遇的,真正幹活的隻有兩位;之後擴大文明辦、督查辦、糾風辦等編製,可謂按下葫蘆浮起瓢,並沒有真正達到減員增效的作用。

    關於劉海的大膽探索,時任省·委書記的駱嘉斯雖出身理念保守的派係卻還持肯定態度,先後批示“要給敢闖敢為的幹部更大空間”、“省·委是劉海同誌的堅強後盾”。除了“西南十大”,優秀黨員、先進人物等榮譽接踵而來,一時間劉海成為上電眾星拱月的明星。

    輝煌的頂峰就是衰落的開始。

    也就那時候,一封實名舉報信出現在市委常委會上,內容清晰明了:岩峰建築公司前總經理祝峰實名舉報現總經理、前副總經理劉畢然在其表哥劉海的支持下肆意壓低公司評估值,以超低價格收購岩峰建築公司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祝峰還出具一套證明詳細描述劉畢然在省城購買別墅後轉手數次最終落到劉海女兒劉玥玥名下的材料。

    賬實俱在,證據確鑿。

    時任上電的兩位主要領導盧人南和王市長都沒多說,最終形成一致意見:市紀委對劉峰采取**措施,核實核查其違規事實,形成完整證據鏈後移交司法機關。

    然而不知為何,案子拖了一年多都沒出結論,劉海至此消失在公眾視野當中。

    車隊來到市府大院,賓主雙方坐下後田圳代表省·委通報巡視考核組的任務和目的,要求上電市委市正府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全力配合,如實反映情況,不準對組織有所隱瞞,更不要企圖瞞天過海蒙混過關。黃滄海代表上電市委作出表態,表示把接待和配合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和嚴肅的正治任務,上下一心齊心協力保證巡視考核組此行圓滿成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