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2606章 準備參賽(2/3)

    過去幾十年裏,多家超級私企包括著名房企多米諾骨牌般紛紛倒下,究其原因都與失去流動性有關。按杠杆比率來說,做大做強形成百億以上規模的私企負債率70%左右都算健康,隻要保持良性循環,在資產充足率保障前提下總能到期還本付息然後投入下一個資金運行周期。

    支撐良性循環的核心要旨在於兩個字:信用。

    以前那家坍台的頭部超級房企,最輝煌期間開的商業匯票為AAA級,票據圈普遍“見票即付”,商譽值達到巔峰。然而天堂與地獄隻是一念之間,縱使走下坡路偶爾出現商業匯票延付、債券延期、貸款不能及時歸還,業界都持理解加同情態度,畢竟都知道那段時間宏觀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頭部私企日子都不好過,資金鏈也都繃到了極限,就看誰咬緊牙關苦苦堅持到最後。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跳出來豬隊友——順便說一句,每個坍台的企業背後都站著一個或一群豬隊友,無一例外。豬隊友們隻幹了一樁事,跑到香港拋售旗下上市公司股份,而且是清倉式拋售!

    這一來輿論大嘩。

    須知在此之前那家上市公司受集團業績低迷、資金鏈緊張等因素影響,股價已經連續下跌一年多隻剩最高位的四分之一,集團高管在這個時候清倉拋售,不想可知隻有一個理由:

    集團要垮!

    霎時排山倒海的討債大軍蜂擁而至,商業匯票全線停止兌付——代價是簽發不出新商業匯票;股價一跌再跌為避免跌破抵押率又不得不繼續充錢;各地在建工程紛紛停工,工程商、承包商、材料商甚至業主都加入討伐大軍……

    集團真的垮了。

    私企的悲哀就在於此——在內地做得再大,麵臨危難之境不可能有銀行肯伸手拉一把,相反,銀行會利用信息優勢早早凍結其資本未雨綢繆防控風險、最大限度減輕貸款損失。

    而國企央企不同,不管爛成什麽樣子總會有人出麵收拾殘局,不然怎麽辦?它跟財正銀行等於左口袋與右口袋的關係,一旦倒閉便是實實在在國有資產損失。

    也正出於這樣的擔憂,僥幸躲過那次席卷內地頭部企業風暴的私企格外謹慎,目光緊緊盯著杠杆率和負債率,唯恐資金鏈有閃失。

    海獅、蓉翊兩大集團高度重視半路殺出來的對手。

    如果說潤澤那邊公開搶地是口頭警告,那麽香港股市遭到做空就是嚴厲敲打,接下來的套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第一步,股價被一再打壓,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斬倉出局繼而帶來股價進一步大跌;

    第二步,跌到抵押率附近時上市公司要麽出資增持,要麽委托機構投資者抬升股價,又帶來空方更猛烈的打壓;

    第三步,上市公司在股市全線潰敗,隻能或籌集資金提前歸還借款,或加大保證金以免跌破抵押率,無論哪種選擇隻會帶來集團資金麵緊張,從而惡化業務經營環境,嚴重打擊和影響商譽;

    如果抵擋不住前三斧頭,基本就沒有第四步、第五步,準確地說麵臨無路可走的絕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