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2460章 有點意外(2/3)

    報到當天晚上組織學習和表態,還是老生常談的會議紀律和保密製度。有資格參加會議的不消說都百煉成鋼,怎會連這點淺顯的道理都不懂?組織者、參會者都心知肚明,閑則生非,主要防止晚上各省市領導們相互串門聊天,有時流言蜚語就在閑談中不知不覺產生了。

    徐尚立畢竟在海子工作過很長時間,中途去洗手間遇到位會務組成員正好是以前老部下,停下來問了幾句。那位成員對老領導很尊敬,有問必答,但徐尚立隱隱約約談及的核心問題,同樣出於保密原則也不敢多說,也隻隱隱約約透露“有點意外”、“讓人想不通”……

    回到座位,徐尚立更心神不定。

    海子裏工作人員什麽大風大浪沒經曆過?遠的不說,單單十年前劉首長病倒、方晟失蹤兩樁大事堪稱驚濤駭浪,海子內部卻很沉穩鎮定地應付下來,幾乎看不出任何驚慌失措痕跡。當時徐尚立也在其中,深切體會到海子作為權力中樞在應對、處理危機時的集體智慧。

    的確少了誰,地球都能轉。

    工作人員說“有點意外”,那就是非常意外了。關鍵問題是,意外在哪個人、哪個位置,對自己有何影響?

    在通榆,徐尚立的標簽是“海子出身”。然而隻有京都才知道海子內部也有派係,府院是一方麵,另外不可避免受到整體權力格局影響。

    嚴格意義講,徐尚立屬於一支比較小眾、另類的京都學術係,主要力量是陳皎、燕慎等學術圈出道的名流,依靠燕老人脈在京都傳統家族、沿海係、黃海係之間左右逢源,夾縫中求得生存。

    黃海係方麵,陳皎、燕慎等學術名流與方晟私交甚篤,但與朱正陽等關係泛泛,至於後麵的俞曉宇、範曉靈、明月等更無往來。這種落差導致徐尚立空降通榆後雖然有所進步,細細琢磨並沒有太多驚喜。

    徐尚立的目標——攤明了說起碼省·長,省·委書計要衝一衝,不過在俞曉宇與範曉靈府院搭檔模式下,可能有多大要打個問號。

    倘若黃海係遭受重挫,沿海係上位呢?也有問題。因為沿海係枝茂葉盛人才輩出,內卷化現象相當嚴重,舉例說二三十年前絕對能堪當重任的吳通、王斐如今不得不屈就到通榆組·織·部·長位子上過渡,還有駱嘉斯占據省·委書計後隻能繼續到通榆考驗能力水平,都是明證。

    自家都分不過來,哪裏輪到外人?

    按之前學術係內部交流的觀點,非常樂見京都傳統家族出麵攪局,然後讓沿海係與黃海係鬥得越激烈越好,這樣形成製衡局麵,其它小派小係才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工作人員透露“有點意外”,證明原先俞曉宇與範曉靈搭檔府院的組合宣告破局,這是好事;但“讓人想不通”又出了什麽麻煩呢?

    整個晚上徐尚立都坐立不安,滿腦子胡思亂想。

    第二天開始啟動大換界會議流程,很嚴謹的、不會有絲毫閃失的程序,每個步驟必須一絲不苟——你可以質疑表麵文章,但起碼我所有環節都做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