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2067章 調兵銀牌(2/3)

    掂了又掂,摸了又摸,祁琨道:“按成色和鑄造技術來看是明代之前,八千塊錢買塊古銀牌也差不多,就是不曉得它到底幹嘛……”

    餘先生接過去翻來覆去研究良久,道:“八千拿下吧,祁兄撿漏了!”

    “怎麽講?”繆文軍和戴貿江齊聲問。

    “這是元代皇帝調兵專用的銀牌,正麵十個漢字是‘天賜成吉思皇帝聖首疾’,背麵刻著八思巴文,明代中期起就無人識得,成為死文字至今無人能解,”餘先生道,“八思巴文乃忽必烈時期國師八思巴創立的蒙古新字,屬拚音文字,共有41個字母一千多個字,主要用於元代官方文件,元代紙鈔上也印有‘至元寶鈔、至路通行’八個八思巴文。此外八思巴文也作為密碼用來傳遞情報,下達軍事命令,即使送信者為漢人也不認識;元代調兵令牌數量極少,流傳到後世的更寥寥無幾,尤以調兵金牌最為珍貴,價值不低於青花瓷,調兵銀牌也是收藏上品,價值……至少四五萬起步!”

    祁琨開心地連笑數聲,突然一瞥白鈺道:“近五六年打了幾次眼,未曾撿過一次漏,看來是這位小白帶來的福氣!很好,很好!”

    白鈺笑道:“若非繆市長帶我來開眼界,哪裏見到舉世罕見的元代調兵銀牌!”

    戴貿江道:“還有一件玉器……”

    古玩界品玉是入門工夫,如果一塊玉拿在手裏辨不出好壞、說不出產地、掂不出價值,那就別玩收藏,否則哪怕萬貫家產也得敗光。品玉需要兩個基本功,一是強學博記,一是悟性。強學博記是因為玉的產地不同、成色不同、顏色、特性不同而產生眾多品種;悟性是因為玉無正價,專家鑒定的標準無非是“質地細膩、致密溫潤、油脂性好”等感性認識,很多情況下玉的好壞沒有規範的衡量標準,全憑專家經驗和眼力說了算,因此需要天賦和機敏應變。

    戴貿江今天帶了件漢雕玉豚,一出手便引起祁琨和餘先生疑問——他倆都是具有數十年收藏經驗的藏家,本身積累了豐富的閱曆和經驗。

    “藍田玉,穀雲紋,自然色的包漿,是真東西沒問題,不過就是雕刻風格存在疑點,”餘先生皺眉說,“漢代玉雕向來有‘漢八刀’的說法,下刀又快又準,收刀幹淨利落,而且多為斜刀,一麵淺一麵深,一般不超過八刀,大家看看這上麵有多少刀?正反加起來十四刀!”

    祁琨也指出問題:“形製也不對!漢代流行玉葬即‘九竅玉器’,分別是一對眼蓋、一對鼻塞、一對耳塞、一片口含、一件**門塞和一件生殖器蓋,這件玉豚用哪兒呢?不可能是蓋,鼻子、耳朵塞不下,口含也嫌大,除非死者**門特別……”

    眾人哄笑起來,戴貿江連忙辯道:“賣家說可能是避邪用品,至於漢八刀是指單麵八刀,正反加起來不超過十六刀就行了。”

    “那就應該正好十六刀,現在十四刀也不對。”祁琨還是搖頭。

    唉,帶了三件古玩兩件不對,還有一件被占了便宜,戴貿江滿心鬱悶地準備收起那件漢雕玉豚。

    這時白鈺說:“關於漢八刀的提法,清代中期學者陳性在《玉紀》裏闡述過,漢八刀實質是口音之誤,應為‘琀背刀’,專指殮葬玉蟬,其它漢代雕刻哪怕再簡古也不好叫漢八刀,頂多說它具有殮葬玉蟬的‘琀背刀’風格,由此個人認為不能以刀數判斷是否為漢代玉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