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851章 順治真跡(1/2)

    沿著駁跡斑斑的青石板路,兩側是細磚小瓦、飛簷挑梁的明代風格院落,恍惚間穿越到數百年前,來一場與名妓陳圓圓的幽會。

    沿街店鋪林立,多數是古玩店、玉器坊、象牙鋪子等,老板們並不急於吆喝顧客,反而悠閑自得喝著功夫,把玩手裏的器皿,沉醉其間的樣子。

    德信齋位於寶光街東南上首位置,顯而易見是老字號古玩店。離那邊還有二十多米,就看到門前圍了一大圈人,不消說都是收藏愛好者,指著一幅畫評頭論足。

    走到跟前,牧雨秋站在人群裏聽了會兒便弄清原委:

    剛剛有人捧了張順治皇帝的禦題畫到德信齋估價,老板不在,夥計順便一瞧說是贗品,不肯給價格。賣家不依了,索性把畫掛到門口請藏品們評判,揚言要是夥計說錯了立馬砸德信齋的招牌!

    畫名叫《飲馬落沙河》,據賣家介紹為順治八年所作,此畫名為飲馬,卻未畫一滴水,然而浮在水麵的落葉、馬腿立在水中和馬童揮鞭戲水的姿態無不顯示是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構思精巧創意獨特,堪稱順治皇帝書畫中的精品。

    此畫列入清代《韻石齋筆談》書畫類目錄,是有據可查的帝王作品,其流傳也算有序,每代收藏者均有家譜或書信為證,交接清清楚楚,絕無拖泥帶水,是藏家最看重的來源清晰,脈絡分明。

    相比康熙乾隆,順治的書畫水平稍遜一籌,但由於在位時間短,流傳於世的作品少,物以稀為貴,民國以來受到藏家們的青睞。很多人或戴上眼鏡,或拿著放大鏡,輪流靠近仔細觀摩。

    有個顯然是資深藏家說,畫是真品,原因一是質地,順治皇帝的水墨畫喜用素綾,因為潔白致密而帶有絲光的材質能衫出墨色的濃重黝黑,對比強烈;二是畫風,順治皇帝多以臨仿董源、吳鎮為主,墨色濃鬱,筆力沉厚,以水墨筆法點染,富於疏朗簡淡的意味;三是印章,皇帝禦用印章印泥清楚,印字雄渾,因此應為真品。

    人群中有個杠頭立即反擊說大路道理人人都懂,說了等於沒說,例如印章,目前已知的順治畫作印章都是‘順治乙未禦筆’,即專門為乙未年書畫創作鐫刻的年款印,造假者也知道這個,凡做順治贗品都用乙未年款,不能作為鑒定依據!

    當下藏家分為兩派吵炸了鍋。

    夥計聽不下去了,從店裏跑出來說吵什麽吵,假的地方很明顯嘛!他指著畫麵右側枝葉說,大家瞧這根竹枝本來想畫成斜向下,下筆時猶豫不決,畫到一半發現效果不好,影響右半麵的意境,遂軋然而止,而後有人將竹枝分為兩個節杈彌補原先差錯,類似情況畫麵下部也有,再瞧那兩塊石頭,還有那簇小草,仔細看就知道被加工過,明顯兩個人畫的!

    咦,是啊,夥計說得不錯!

    藏家們議論紛紛,越來越多人傾向於夥計看法,覺得畫作修補痕跡較重,無疑兩人合作,不可能是順治皇帝禦題畫!

    賣家情緒慢慢冷了下來,左看右看,也感覺到不對勁起來,打算上前取下畫趕緊跑路,別繼續丟人現眼。

    “等等!”人群外響起個溫和淳厚的聲音,“讓我看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