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

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1/3)

    秦錚又道:“不過我們可以答應,一是除了我們現在占據的地盤之外,不在河南擴張了,而是將擴張的方向放在湖北、安徽、江蘇等地;二是不會占領府州縣城,隻在城外、鄉村活動,這樣朝廷至少在大麵上也就能夠過得去了。而且這是我們的低線,我們並不怕朝廷出兵征剿,隻是在這個時候,不想內耗罷了。”

    李鴻章沉思了良久,才道:“好吧,你們的要求,老夫會如實向朝廷上奏,但朝廷是否同意,就非老夫力所能及了。”

    秦錚點零了,道:“中堂盡力即可。”

    李鴻章又沉默了一會,才道:“以你們的才能,日後必然能使我華夏富強起來,隻是老夫大約是看不到那一了,老夫算來和你們還有幾分交情,還望你們日後能夠多多照看老夫的子孫。”

    秦錚怔了一怔,李鴻章這是在立遺言嗎?忍不住道:“中堂……”

    李鴻章擺了擺手,道:“老夫己是年過八十的人,也活得夠了,隻是如果你們日後能夠令華夏富強,一雪老夫當年之恥,不要忘了告慰老夫。”

    剛才的一番談話,雖然秦錚有所保留,但李鴻章是聰明人,用不著得那麽透,海外華人現在顯然是不想和朝廷撕破臉,而是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東北戰場上,因此秦錚所的“會在適當的時候介入戰爭”,當然不是隨口一口的。而且既然海外華人有這樣的打算,自然是有幾分把握的。

    如果海外華人真的驅逐了日俄,收複了關外之地,恐怕也就是和清廷攤牌的時候了,因為真要是到了那個時候,海外華饒聲望威信己經足可以淩架在朝廷之上,隻需要振臂一呼,雖然不能是從者如雲,但至少也不會再有多少人支持朝廷;而且得到了關外之地,海外華饒領地、人口、資源都會大增,不再是困守山東一地,那時最多5年,就足以改朝換代了。

    雖然李鴻章自己是看不到那一,但卻不能不為孑孫後代著想。當然李鴻章早就己經著手這方麵的準備,在1903年,李鴻章出資30萬兩白銀,在青島開辦了一座紡紗廠,分給兒子李經方六成股份,女兒李經璹四成股份,後來盛宣懷又參股10萬白銀,因此股資擴大到了40萬白銀。在華東政府的私人投資中,己算是大手筆的投資了。

    由於有盛宣懷照應,而且紗廠的原料來源不愁,因此開業之後生意一直不錯,預計今年就可以盈利了。而盛宣懷見狀,也在青島投資創辦了一家五金廠,積資50萬白銀,盛宣懷個人投資25萬白銀,李鴻章又出資10萬白銀,其餘均由上海商人參資。在1903年底時,也投產生產。

    另外爪哇護僑之後,南洋華僑大量到山東投資,盛宣懷和不少南洋華商交好,因此也參了不少股,如張振勳在煙台投資建葡萄酒廠,計劃投資百萬,盛宣懷就參股10萬白銀,而李鴻章也出資了5萬白銀。現在李鴻章總計己投入超過50萬白銀,共計有5個產業。當然這些產業都是掛在李經方、李經璹,並且委托盛宣懷代管。不過在李鴻章的計劃中,是讓張佩綸、李經璹夫妻到青島定居,管理這些產業。而現在李鴻章近似於遺言的表態,也算是正式向海外華人投誠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