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二八三章 國會成立(三)(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中華帝國洪憲二年(165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商毅下旨宣布,中華帝國國會正式成立,並立刻開始運行工作。並且規定,從此以後,國會將掌握立法權,擁有製定法律、製度、增減稅收、設製政府機構、監督政府工作,彈亥內閣官員,考核官員政績,對內對外發動戰爭以及締結條約等諸項權力。而內閣從此以後,隻擁有行政權,任何決意的實施,都必須經過國會的通過,才能夠實施。

    而皇帝對國會的決意擁有否決權,可以否定國會的任何決意,不過如果參、眾兩院的投票表決率超過九成以上,否決權將無效。當然在事實上,投票表決率超過九成的提案,極為少見,在參政院成立了兩年的時間,產生的超過九成以上的提案一共也隻有三個。因此皇帝的否決權依然居有相當大的作用.

    當然從一開始就沒有人對皇帝的否決權有異議,畢竟誰都明白,皇帝不可能將所有的權力都供手交給囯會,而否決權就是皇帝對國會的控製方法,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且皇帝雖然擁有否決權,但也無權向國會提交提案,並保證通過。這就是皇帝讓出的權力.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 除了內閣和各部門的事務以外,任何官員、民間人士有建議性的上疏,內閣甚致是皇帝,都沒有權力進行直接受理,而必須以提案的形式,在國會的參、眾兩院提出,並按國會的程序得到通過之後,才能夠實施。而且隻有國會議員,才有資格向國會提出議案。當然官員們都可以找自已熟識的議員,代替自己提交提案,但提案能否通過,隻能聽天甴命了。

    比如這一次有官員質疑[國會宣言]的內容,那麽在國會正式成立之後,將不能向內閣或皇帝提交,而必須由國會議員向參議院或眾議院提交,然後進行答辯、表決。

    而且同樣,如果有官員對皇帝的意見,比如認為皇帝不上朝,或是不愛學習,行為不斂點等等事物,在明朝的時候,是可以由禦使直接向皇帝上疏,甚致還可以罵皇帝一通。這種事情在中國古代其實十分常見,因為付責這方麵事務的禦使,都有聞風彈奏的權力,可以隨意的彈奏官員,甚致是指責皇帝,並多以此為榮,其是對皇帝的品行、私生活往往都會成為禦使的攻擊目標。其實大部份指責根本就是小題大作,但一般來說,禦使都不會因此而受到太過的處罰。而且不僅僅是禦使,就連其他官員也都會上疏質問皇帝。比如海瑞就是以一個戶部主事的身份,向朝廷上疏,把嘉靖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通

    中國帝國成立了一年的時間,但並沒有設立禦使這個職位,因此也讓商毅的耳根清靜了許多,但想完全避免這種情況,也是不可能的。這一年中也發生過好幾次官員上疏,對商毅的個人行為進行規勸。隻不過商毅一直都沒理,如果這樣發展下來,也會發展到那一步。

    但現在就不行了,皇帝再也不會直接收上疏,任何的意見,都必須以提案的形式,先通過國會,然後才能傳達到皇帝那裏。比如像海瑞的那份罵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也許在國會就會被PS掉,根本就不可能傳到皇帝手裏。也就相當於給皇上安了一層過慮網,排除了許多無益的指責。因此也有人懷疑,商毅搞出一個國會來,就是為了讓自已擺脫這些無端的麻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