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一四二章 提案(上)(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當然台灣建省與否, 無關大局, 無非就是多了一個省長而已, 因此內閣見商毅這麽堅決, 也沒有硬阻攔,當然這也是因為商毅堅持的決議,一向少有失誤。而在民間,更是沒有異議,台灣建不建省,和老百姓的生活有什麽關糸呢,到是另外一件事情,有一部份人對商毅到是頗有微辭。

    在出征台灣期間,南京政府也正式宣布,將發動以三個南明朝廷為打擊目標的南征。並且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南方用兵的工作,這次對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用兵,出動的是江西軍區的第二、十二、十六三個軍,湖廣軍區第八、十四、二十二三個軍,南京軍區第七、十七二個軍,總計兵力為二十萬。

    但就在南京政府宣布這一決議的同時,一批明朝的遺老遺少也跳了出來,指責商毅以下反上,以臣反君,大逆不道。

    雖然現在誰都清楚,商毅己經實際上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權,隻要打進北京,就可以登基稱帝,建朝開國,但在商毅還沒有正式稱帝之前,還可以說成是明朝的舊臣,盡管南京政府的官員都已經不再承認自己還是明朝的遺臣了,但對明朝的遺老遺少來說,這畢竟還是可以當一塊遮羞布來用:至少商毅從來沒有不承認過南明的朝廷,也從來沒有否認過自己是眀朝遺臣。

    但商毅正式下令,發動南征,也就等於正式扯下了這塊遮羞布,於是明朝的遺老遺少終於也忍不住了,紛紛跳出來指責商毅、指責南京政府,還有人跑到孝陵裏去對著朱元璋的靈位大哭。

    一般來說,商毅對於民間言論管得還是比較寬鬆,允許民間對政府和自己的一些施政、決議進行批評或指責。其實中國古代對民間言論在大多數時間裏都管得不算緊,當然是除了清代以外,包括官員罵皇帝,也經常發生。而且商毅本身就來自一個言論十分自甴的時代,而且允許民間的言論自由,對政府部門,各官員來說,也是一種監督。在另一時空裏,挨罵已經是政府的一項工作,從一定程度來說,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進程的標誌,如果不挨罵的政府,才是一個不正常的政府。

    當然這種自由不是無限的,如果誰敢煽動、組織民眾鬧事,暴動,甚致宣傳要推翻現在的政府,商毅也決不會手軟,事實上南京政府也處理過好幾起這樣的事情了。因此一些對政治感興趣,喜歡對政府指手劃腳的人也明白這個度,到也不敢輕易踏過去。

    比如這次南征,絕大多數人都是反對南征本身,但絕不敢對商毅的統治說東道西,隻是勸商毅停止用兵,但沒人敢叫襄讓商毅下課的,還有到孝陵去哭喪的,也隻是表示對明朝的懷念,總之絕大多數人都小心翼翼的貼著警戒線走,不敢躍過雷池一步。

    但在任何時候都有頭腦不清楚的人,因此也不是沒有人躍線,而對這些人就不客氣了,隻要是發現了,就抓起來蹲大牢。當然這種人的數量很少,畢竟絕大多數人都己經認同了現在的局麵。商毅也沒有太在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