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一三八章 驅逐荷蘭(一)(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準備對南方進行戰爭的同時,首先還是要解決台灣問題,畢竟台灣的事情也不能老拖著,另外台灣和褔建,廣東隔海相望,一但對南方作戰,可以從台灣出擊,通過海路直接進攻福建,廣東。

    因此商毅的計劃是首先解決台灣的荷蘭人,然後水陸兩路,一起出擊,以重拳打擊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南明朝廷。而且雖然這時己經進入了十二月,是隆冬季節,但台灣、福建、兩廣都屬於熱帶地區,並不是十分寒冷,正是對南方用兵的大好季節。

    這時南京軍區的部隊和海軍部的各支分艦隊也都己經回來,南京軍區的第七軍也己經趕赴湖南境內作戰,統戰部又下令,派遣南京軍區第十七軍的轄二十五師、三十三旅赴台灣作戰,而護送十七軍的,是海軍部的第四分艦隊。

    第四分艦隊的司令官正是台灣省長沈壽崇的另一個弟弟,沈壽嶽。其實這時台灣有第三分艦隊駐守,不過商毅也但心荷蘭的巴達維亞當局會派遣艦隊來支援台灣,因此再給台灣曾加一個艦隊的海軍兵力。

    第十七軍在十二月十二日從南京出發,到達杭州上船,行向台灣。在十二日十八日,艦隊到達台灣。

    荷蘭人修築的赤嵌城和熱蘭遮城都是臨海而建,大體位於另一時空裏的台南市附近,這裏海岸曲折,在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台江港。赤嵌城位於台江港的東側,熱蘭遮城於台江港的西側,兩城互為犄角,以台江為東麵出海港口,北麵以鹿耳門嶼為屏,南麵以七鯤鯓為障,並且在台江兩側修築炮台,橫鎖海麵,確實易守而難攻。

    從外海進入台江有南北兩條航路: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鯓之間;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製,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隻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在另一時空裏,鄭成功是借助海水漲潮,才從鹿耳門嶼航道偷渡得手,登上台灣島。

    但現在中華軍己經基占領了台灣全境,荷蘭人隻能全線退守到兩城裏,而台江港己被先期返回台灣參戰的第三分艦占領,擊敗了荷蘭海軍,切斷了荷蘭人的海口通道,沿海的炮台也己全被中華軍占領,因此第四分艦隊也可以大搖大擺的從南航道直接駛入台江登陸。

    沈壽崇和沈壽嶢早己經得到了通報,因此也趕到港口來迎接中華軍。

    十七軍的軍長叫張立東,是特種兵出身,下船之後,和沈壽崇、沈壽嶢等幾個人客氣了一番之後,立刻就開始談論現在台灣的形式,巴達維亞方麵足否真的援助台灣了。

    不過這時台灣的局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荷蘭的巴達維亞當局確實給台灣派來了一部份援軍。

    在幾個月以前,中原大戰激戰正酣的時候,荷蘭的巴達維亞當局己經從撤離的中國商館人員那裏得知,中國決定與荷蘭徹底決裂,終斷了兩國貿易,同時還要求荷蘭撤離台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