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一三三章 北京的寒冬(四)(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但範文程說完之後,再也沒有人發言了,福臨又等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了,點名道:“洪愛卿,你說該怎麽辦?”

    其實原來福臨對洪承疇並不怎麽感冒,因為他是多爾袞的心腹,又是漢臣,當然不會受福臨待見。但這一次洪承疇在支持福臨親政的鬥爭中的表現,還是讓福臨比較滿意,因此對他的厭惡也大為減少。而且莊太後也一再勸告福臨,洪承疇的才智、見識、閱曆在大清都是不可多得,而且他本是明朝的降臣,熟知漢人的事務,當初投靠多爾袞,不過是迫於形勢,如今的滿朝大臣,在當時有幾個不到向多尓袞後,不要以此為慮,在如今大清的危難之時,一定要多重視洪承疇的意見。

    莊太後的意見,福臨到也不敢輕視,於是又把洪承疇以前所上的湊章,還有經曆都找出來,仔細看了一遍,也覺得洪承疇的見解、眼光確實不錯,比大多數滿洲大臣,還有關外八旗漢臣確實強得多。在最初第二次南征之前,他就極力反對,認為並不是進行南征的時候,大清還需要休養生息,而當時清廷無人聽從,結果淸廷的第二次南征失利,國力大損,而商毅才乘勢崛起,以浙江一地,占領了長江六省,組建南京政府,自立靖北王。如果當初多尓袞能聽洪承疇的建議,能夠緩行南征,讓清廷多積累幾年,情況或許就不一樣了。

    而在第二次南征失利之後,洪承疇又何清廷提出,依照中華軍的方式訓練新軍,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在這次中原大戰之前,洪承疇曾向多爾袞上過上中下三策,結果多爾袞偏偏選了在中原與中華軍決戰的下策,如果當初多尓袞能選拒守河北的中策,現在的局麵也要好得多了。當然福臨到沒有想過,如果不是局麵如此遭糕,自巳估計也沒有親政的機會。因此現在福臨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洪承疇的身上。

    見皇帝點名問自己,洪承疇也隻好苦笑了一聲,出列道:“皇上,依臣看來,唯今之機,隻有和商毅議和,或可保我大清無恙。”

    福臨沉呤了一會兒,才道:“洪愛卿,你以為商毅會和我大清議和嗎?”

    洪承疇道:“至少有五成把握,現在南方南明諸朝,己經聯手向中華軍進攻而且中原大戰之後,中華軍並未乘勝北進,天氣寒冷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依臣看來,南方進攻,才是主要因素,因此,商毅背後受敵,有可能與我大清議和,而且依臣看來,隻要是答應他割地、稱臣等條件,議和定可談成。”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剛林就怒道:“洪承疇,這是什麽話,難到你是要讓皇上學南宋諸君,靠割讓國土,屈尊辱身而救生嗎?”

    希福也道:“皇上,依臣之見,議和到是可行,但隻能少許賠些銀子,但不能割地,更不能稱臣。我大清如今在關內隻剩陝西、山西、京師等地,如果再行割讓,所剩還有幾何?而稱臣更是不可,商毅原本是明朝臣孑,不過仗著兵勢,自立為王,名不正,言不順,而我大清仍是正統天朝,如果向商毅稱臣,將至皇上於何地,因此稱臣之議,萬不可行。”

    其實和商毅議和的事情,在清廷也不是沒有商量過,不少官員也基本達成共識,因為現在確實打不過商毅,因此也隻能議和,但清廷的眾臣都不同意割地、稱臣,隻能賠點銀子,而且還不能多,最多十萬兩, 並且隻是一次性付完, 不是每年都支付。

    因此洪承疇心裏也隻能苦笑,現在是什麽時候了,還要端著這個臭架子,議和談判, 從來都是以實力做後盾的,現在清廷打不贏, 守不住,除了割地、稱臣之外,還能打出什麽牌來,想不稱臣、割地,商毅又憑什麽和清廷議和,南京政府每年的海關收入都有千萬,人家也不缺這十萬兩銀子啊。因此隻好又道:“回稟皇上,若是不許割地、稱臣,依臣看來,議和定不可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