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一一八章 戰後餘波(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開完了軍事總結會議之後,第二天商毅立刻就開始針對昨天會議上討論的各種辦法,著手進行準備布置。

    首先商毅接受了周少桓的建議,讓土工坊的工匠們在城牆上修築石台,以更在清軍攻城時,火炮和火銃還能夠發揮作用。其實周少桓的這個建議也並非什麽獨創,在這個時代,就以經有這種上下雙層城牆的結構,不過一般隻有國都級的大城,或者是邊境的重要關隘才會有這種結構的城牆。

    穆陵關的城牆寬度約有六米多,城垛牆占了半米左右,經過商毅和工匠還有火槍手在現場測試,將石台的厚度定為八尺,也就是兩米五左右,高為五尺,寬度為兩丈,兩個石台之間,相距一丈。垛牆高六尺,厚一尺,垛口的寬度為二尺。同時在石台的另一側,還砌一堵兩尺高的矮牆,供填彈的士兵坐下。

    而高台先用磚石砌邊,然後填上碎石沙土,壓實之後,在上麵覆蓋上一層紅磚,再砌上垛牆可矮牆。這樣的做法不僅比全用磚石砌成省料,而且時間也快得多。

    因此在未來,淸軍進攻的重點估計還是南城,因此所有的高台也都修在南城,共有三十個高台,每個高台上有六名火槍兵射擊的位置,或者可以放下兩門火炮。

    同時商毅還受到高台的啟發,在城牆邊上又建了十二座箭塔,為木質結構,高達五丈,分為兩層,每座箭塔上可以容納下六到八名弓箭手,並且有翻板可以通到高台上,但不擠占城牆的位置,就是清軍攻上了城牆,也夠不到箭塔上。

    一但高台和箭塔建成,穆陵關的防守就可以變得立體化起來,防守能力也必然會大大加強。

    同時商毅又讓木工坊和鐵匠坊製做城垛口的擋板。這種擋板兩尺寬,四尺多高,主體為木質,在外層蒙上一層鐵皮,下瑞開一個二寸多寬,三寸多高的凹口,可以容火槍射擊。同時又把城垛口朝外的一麵鑿出一個小斜坡,一方麵是減少雲梯倒鉤的著力點,另一方麵也讓火銃有了一個向下射擊的斜角。經過測試之後,果然不僅能夠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而且對火槍手射擊的影響也不大。

    不過商毅還是不放心,倒底還是給每一個火槍兵加強了防護。因為上一戰中徼獲了大量的鐵甲,經過簡單的修複就可以用了,每個火槍兵都發了一套。火槍兵淘汰下來的鐵甲背心,就全部讓給新兵用。

    再加強城內防守的同時,商毅也采納了成進的意見,不僅把城外被清軍填埋之後的壕溝又挖了出來,同時在壕溝之間,又各自壘起了一道土牆,毎道土牆呈梯形,底寬八尺,頂寬六尺,但高度隻三尺,可以有效的阻擋車輛前進,但無法為清軍提供遮擋。

    規化好了這些工程之後,城中的男女老幼又一次一起動手,開始新一輪修築穆陵關的防線。

    在修築防線工程的同時,商毅也不忘對士兵進行加緊訓練,各隊戰死的士兵缺口由新兵遞補進來。雖然有不少新兵的基礎素質還達不到商毅的要求,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依靠老兵來傳幫帶,讓他們在戰鬥中成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