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身兵王

第1584年 《田中奏折》的疑雲(1/3)

    放下阿米莉亞的電話之後,蒼浩又接到了一個電話,是譚耀明打過來的。

    如果說墨師的電話讓蒼浩感到驚喜,譚耀明的電話帶來的則是震驚。

    譚耀明組織了一批專家,包括高麗語翻譯、核技術專家、曆史專家等等,專門研究張甲雪提供的資料。

    如果張甲雪能夠活下來,顯然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料,但張甲雪畢竟已經死了,其他資料到底在什麽地方也沒人知道,也就隻有保存在柳成烈電腦裏的這些資料可以研究了。

    張甲雪很顯然把最關鍵的資料藏起來了,在關鍵時候拿來保命用,不過為了讓華夏方麵相信自己確實掌握著重要東西,所以張甲雪湊數往U盤裏塞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東西。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裏麵涉及到了大量的曆史性文件,全都是外界從來沒有見過的。

    本來譚耀明以為,這些資料涉及到北高麗的核技術研發、外交決策和軍隊指揮體係,或許可能還有樸正金大清洗的內容。實際上,譚耀明想要的這些內容雖然有,卻都是浮光掠影,沒有太深入的介紹。反倒有一些曆史文件的影印件,真真兒是讓譚耀明大開眼界,這些曆史文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高麗半島李氏王朝仍然存在的時期,一直到最近幾年,樸正金執政為止。中間囊括了東瀛對高麗殖民統治時期,當年東瀛在高麗半島設立了總督府進行統治,這個總督府的很多機密文件被影印進來,其中也包括了東瀛特務機關大量秘密報告的影印件。

    東瀛總督府和特務機關的這些機密資料,在東瀛當年宣告投降之後已經大量銷毀,不過有一部分很僥幸的留存了下來。在高麗半島獲得獨立的時候,南北雙方都得到了一部分資料,但很顯然多數資料保存在北高麗手裏。說起來,當年東瀛總督府設立在漢城,按說南高麗方麵的資料應該更多才對。譚耀明推測,當年半島戰爭的時候,北高麗軍隊進入漢城之後到處劫掠,應該是不知道在什麽地方找到這些資料然後運回了北方。

    由於這些資料都是東瀛語,譚耀明又找來了幾個東瀛語專家,這一番分析下來,譚耀明後背都被冷汗濕透了。

    高麗半島地處東北亞一角,地理環境上非常微妙,曆史上除了華夏、E國和東瀛之外,其他國家和勢力很難觸及到這個半島。所以,除了華夏人和東瀛人比較關心半島之外,這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並不怎麽在意,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個半島到底在什麽地方。

    可誰又能想到,這個被大家忽略的半島,卻隱藏著人類文明一個重大機密,而且涉及到了華夏的整個近代史。

    譚耀明問:“你應該知道《田中奏折》吧?”

    “當然知道了,稱《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這是東瀛內部一份秘密文件,是田中義一呈交天皇的一份整體戰略規劃。據說是愛國誌士蔡智堪利用東瀛政黨的關係,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東瀛皇宮內的皇室書庫,用了兩個夜晚抄錄完成的,在1929年末經南京《時事月報》披露。這個奏折的核心內容簡單總結就是,從曆史層麵否定華夏對滿蒙地區的主權,鞏固和擴大東瀛在滿蒙地區的利益,進而吞並之。接下來,以滿蒙作為基地,侵占整個華夏……等到獲得了華夏的人力和自然資源之後,東瀛可以進一步強大,進逼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中小亞細亞乃至歐洲。換句話說,東瀛人是準備侵略全世界,為此必須侵略整個華夏,而拿到滿蒙則是第一步。”頓了一下,蒼浩又道:“據我所知,關於《田中奏折》的真偽性,爭議一直都非常大。不管是東瀛本國,還是華夏,亦或是M國,都有很多學者認為,《田中奏折》不合情理之處太多。比如說,奏折的格式和用語都不符合當時東瀛政界的習慣。而且根據奏折的時間,田中義一當時已經被撤職,根本沒機會上奏天皇。更加有趣的是,《田中奏折》有各種語言的版本,唯獨沒有東瀛語原版。此外,蔡智堪本身是TW商人,潛入東瀛皇宮蟄伏兩天,把原件翻譯並且抄寫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有點匪夷所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