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鋒曾子墨

2758 鎮國神貼(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可以想象一下,在當年我們老祖宗們有著多麽出神入化的絕高畫工。

    絹本畫是用生絲織成,不需精練。他的布局細密表麵光潔、專供書畫、裱糊扇麵、紮製彩燈之用。古代常用絹謄寫詩賦、繪畫、記載文獻、書寫經文等。

    他的保存年限也非常的久遠。

    像這樣的紙絹畫作能保留到今天,實在是太難得了。在神州,除了在博物館裏麵的之外,民間這些東西幾乎尋覓不到一件。

    第一件金錯銀戰國銅鏡。第二件紅白芙蓉圖,如果不出所料,第三件東西一定是特一級的鎮國之寶沒得跑。

    果然不出所料,當第三件物品打開的那一霎那,金鋒的心都停止了跳動。

    "二謝帖!"

    "得示帖!"

    "《喪亂帖》!!!"

    唐版臨摹王羲之喪亂帖,最無上接近與王羲之手跡的臨本。

    絕世唯一!

    畫卷緩緩打開的那一刻。一股曆史的厚重直撲金鋒眼瞳。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筆法精妙令人入勝。

    初略一看便自被那雄渾巍峨氣勢所震懾。再細看,便自身不由己的陷了進去。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複,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簡簡單單的話語中流淌出王羲之本人在當時困苦時局下的惶恐和悲哀。

    先墓就是王羲之的祖墳,在南北朝亂世那些年,無數墳墓被猖,上到帝王下到士族。無非就一個,為了糧餉。

    在東晉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作為東晉門閥大士族的王家祖墳被猖了一次又一次,而身為子孫的王羲之卻是無法回去探望。

    這種痛,王羲之跟溥儀都感同身受。

    喪亂帖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出爐,也從另一麵看見了王羲之超絕書法的深厚功底。

    一千多年的手劄,筆墨都開始稀疏,白麻紙上都能清楚的看得見絲絲的紋痕。

    喪亂帖這幅手劄是鑒真和尚東渡時候帶過來的,也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唐版臨本。也是被譽為最接近王獻之原版的臨本。

    王羲之的真跡真本現在根本沒有,就算有,也沒有誰能鑒定出來。

    除非把王羲之的墓給挖出來,裏麵如果有,那就是百分白的真跡。你要是把王獻之的挖出來都不作數。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不定也有王羲之的真跡,也就是那神品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

    東晉時期,王羲之的真跡遍及鄉野士族手中。南北朝亂世殺了那麽多年,這些紙質物品也就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