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那些事兒

第322章 走向輝煌(3/3)

    果子哩哩啦啦,從春開四月,一直結到十冬臘月。

    大梁山不但有了棗花茶,也有了杏仁露,還有了桃汁,蘋果汁跟梨子汁。

    大量的山果被收購進工廠,經過機器的加工成為了飲料。

    剩下的殘渣,是喂豬養牲口的飼料,養殖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工廠一年四季,從來都不缺貨源,用不完的山果,就拉出大山賣掉。

    再後來,大梁山擁有了自己的果品批發市場,一輛輛大卡車從山外徐徐開來,將那些山果運出大山,走進大都市。人們手裏的鈔票滾滾而來。

    大梁山的運輸隊最初用的是獨輪車,有了山路就變成了三馬車。

    再後來,三馬車被淘汰,換成了大批的卡車。

    十年以後,王海亮手下的物流公司,就擁有了一百多輛卡車,近二百多個司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就在飲料廠開辦的同時,跟飲料廠在一個大院的製藥廠,也在有條不紊進行著。

    海亮還是利用老辦法,隻付給了廠家三分之一的錢,另外的三分之二,仍舊是把機器抵押以後貸款。

    製藥廠的機器安裝到位,他的父親王慶祥成為了顧問,獻出了所有的祖傳秘方,並且製造出了第一批中藥。

    素芬跟張喜來幫了海亮的大忙,他們把海亮生產出來的中藥,拿到了藥監局進行鑒定。

    鑒定通過以後,同樣幫他注冊了商標,辦了執照。

    海亮工廠的第一批藥品也上市了。

    現在的王海亮手下有兩個工廠。

    這兩個工廠培養了大梁山幾百個山民,解決了所有山民的失業問題。

    這樣的話,柳編工藝,果林的管理,藥材的管理,再加上物流跟工廠的工人,大梁山的人員遠遠不夠用了。

    為了解決人才問題,王海亮又安排素芬在城裏幫著他招攬人才。

    大學畢業生,博士生,碩士畢業生,還有勞務市場的強壯青年,隻要是能幹活的,來之不拒。

    你付出多少,大梁山就給你多少回報。

    就這樣,大梁山開始走向繁榮,走向發達,走向另一個輝煌。

    數以萬計的人口,好像一下子被呼喚了出來,大梁山的山道上,人流穿熙,車流量不絕。

    開始的時候,那些大學生都不想來大梁山。

    他們都想在都市找工作,並且生活在都市。誰樂意來這鳥不拉屎的山窩窩?

    但是當他們一腳踏進大梁山,看到這裏山肥水美,看到這裏的萬畝果園,看到這裏俊滴溜溜的大姑娘,一個個腳步就不聽使喚。

    這裏的天是藍的,水是綠的,空氣是沒有被汙染的。

    這裏的姑娘是美的,粉白的,也是野性的,微微一笑,大學生們被勾趴下一大片。

    這裏的小夥是強壯的,都有一副山梁那樣的臂膀,都有一身古銅色的腱子肉,讓那些女大學生如醉如迷。

    王海亮給村子裏的人開了個會,姑娘們跟小夥子們一定要大顯身手,把人才留在大梁山。

    姑娘們隻要留下一個男大學生,讓他在大山裏安家落戶,獎勵房子一套。

    小夥兒們隻要勾住一個女大學生,讓山外的女大學生給山裏人做媳婦,為廠子裏做貢獻,所有辦親事的費用,他全都包了,家電,家具,房子裝修也包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麽優厚的條件開出來,山裏的男人跟女人全都跟瘋了一樣,對那些女大學生,男大學生可熱情了,哇哇的往上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