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那些事兒

第188章開始騰飛(1/3)

    第188章開始騰飛

    1986年的初夏,就在大梁山的路修地如火如荼的時候,Z市之內,二丫的事業開始了起步。

    她果然承包了罐頭廠,第一次做了廠長。

    罐頭廠徹底地倒了,而且外債累累,工人的工資都開不轉了。

    上麵沒有辦法,隻好宣布它倒閉,補救的方法,就是三年之內,幫工廠還清所有的債務。

    那些欠款達到了十五萬之多,分做三年還清。三年之後,依舊按照每年五萬元的承包費用,可以繼續承包。

    當時,沒有人敢冒這個險,沒人敢對罐頭廠承包,誰對工廠的前景也不看好。

    盡管招標的告示貼了很久,也沒有人來競標。

    這個時候,二丫跳了出來,毅然將工廠所有的債務,包括工人的吃飯問題抗了下來。

    她當場甩給上麵的領導五萬塊,簽下了第一年的承包合同。而合同上的法人代表名字不是她張二丫,而是王海亮。

    因為這筆錢是海亮出的,二丫不想虧待他,她把工廠盤下來,等於是給海亮打工。

    這就等於是工廠有救了,盤活了,工人們不會丟掉飯碗。

    跟他一起承包的還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張喜來的女兒素芬。

    素芬跟二丫是離不開的,姐妹二人都入了股,二丫有八萬,素芬又投入了三萬塊。成為了這裏的副廠長。

    從此,二丫的事業開始起步。她按照小本子上王海亮教會她的辦法,對工廠開始了改革。

    首先是工人的素質問題,不幹活混飯吃的一律開除,埋頭苦幹的人多多獎勵。

    二百多人的隊伍經過了重組,選拔了新的領班,組長,還有車間主任。

    五萬塊甩出去以後,兩個人還有六萬圓的剩餘,這六萬塊成為了她們姐妹二人的活動資金。

    她們利用這筆錢進了貨物,開始讓機器運轉,並且在報紙上做了廣告。

    無論是新的客戶還是老的客戶,一律開始聯係,並且讓利銷售。

    這麽一來,工廠很快進入了正規,大批的罐頭生產出來,很快上市。

    一個月的時間不到,除去所有的消費,工人的工資,她們的純利潤竟然達到七八萬塊。

    一個月的時間是七八萬,一年的銷售額下來,就已經達到了近百萬。

    二丫一直按照小本子上海亮為她規劃的藍圖在發展,水果罐頭隻是其中之一。

    這些水果都是從大梁山運輸過來的,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無公害無汙染,每次上市都會被人搶購一空。

    不但如此,二丫跟素芬將賺來利潤重新投入,聯係了一家大型的漁場,一家大型的屠宰場。做起了魚罐頭,兔肉罐頭,豬肉罐頭跟驢肉罐頭。

    就這樣,錢滾錢,到1986年的年底的時候,整個工廠完全有了起色,不但沒有倒閉,反而擴大了兩倍,增添了很多的機器設備。

    素芬跟二丫有錢了,兩個人身上的行頭也改變了,新衣服,花裙子,名牌手表,名牌包包,二丫甚至還買了一部大哥大。

    大哥大是手機的雛形,又叫移動電話,有了這個移動電話,走到哪兒也可以跟人通話,遙控千裏。

    二丫的住宿也開始改變,從那個小黑屋搬了出來,住進了郊區的一家小別墅。

    女人成為了富婆,也成為了女性的王老五,很多公子哥開始衝她頻頻招手,暗送秋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