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855章:趙子龍單騎救主(1/3)

    大漢的京師洛陽城東麵的耗門轟然洞開了,一員大將疾馳而入,他手提龍膽亮銀槍,胯下夜照玉獅子馬,白盔白甲皂羅袍,背後漢軍獨有的大紅雕花披風迎風飛揚。在他身後,是一杆趙字大旗,掌旗官是一個身軀粗壯的壯漢,兩支臂膀銅澆鋼築一般,看上去威武雄壯,好似一座大山一般。一杆一丈高的趙字將旗被他穩穩地托在手上,穩如泰山,疾如風火。

    在趙字將旗後麵,是兩千連人帶馬全部披著重甲的重騎兵,他們手裏握著雪亮的陌刀,胯下是高大健壯的改良西涼馬。這兩千騎兵是趙雲的親軍,每一個人都是優中選優的精銳,他們跟隨趙雲縱橫幽冀豫徐四州,一路征戰,曆盡艱辛,終於蕩平了管亥所部的黑山軍。

    兩千重騎兵如同一道鐵流,滾滾而來,沿著橫貫東西的寬闊大道,直撲南宮的蒼龍門,然後折而向北,在三公的府邸門前掠過,直撲大司馬府。兩千精騎後麵,是密密麻麻的兩萬多輕騎,進入了耗門之後,立刻以兩千人為一撥兒,陸續向北向西殺去。僅僅在數十息之後,就遍布洛陽城的大街小巷了。在他們身後,是董訪、徐紅、繆尚三人的部曲,緊隨趙雲而去。

    趙雲匹馬單槍殺入耗門的那一刻的英姿,深深地銘記在了數十萬洛陽百姓的心中。在大漢的京師洛陽城危如累卵之際,一個白盔白甲的小將,踏著五彩祥雲,帶領一支精騎,轉戰數千裏,消滅了了一支又一支的叛軍,終於在最後關頭來到了洛陽城,他似乎就是為了拯救洛陽城而生的。從此以後,“洛陽堅城危如累卵,趙子龍單騎救主。”就成了魚龍曼衍的百戲之中最經典的曲目之一。蔡大家和蔡文姬曾經親自為這個曲目潤色譜曲,使之雅俗共賞。

    三萬精騎勢如奔雷,有如水銀瀉地一般,頃刻之間便和城內的叛軍交上手了。洛陽城內的叛軍九成九兒都是步卒,隻有兩三成披甲,和城內的漢軍郡兵作戰,依仗的隻是人多勢眾。如今一見漢軍的三萬精騎殺到,立刻便知道大勢已去了,那些伶俐的便拋了刀槍,尋個冷僻街巷,自去逃命去了。那些腦袋瓜兒不太好使兒的,便一窩蜂般往大司馬府逃去。

    前方的輕騎縱馬如飛,狂飆一般飛過,手中的百煉精鋼環首刀舞得如同閃電,一刀劈下,便斬下一顆大好頭顱!跟隨在輕騎兵後麵的弓弩手們張弓搭箭,手中的強弓勁弩一齊發射,呼嘯的箭矢如同雨點兒一般落入了叛軍之中,每時每刻,都有數百叛軍死在弓弩刀劍之下。

    趙雲這一支精騎的到來,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叛軍苦戰了數個時辰,早已精疲力竭了,即使援軍不到,漢軍也定會大獲全勝。隻是在大司馬府一戰之中,叛軍的局麵占優,心中便存了死中求活的念頭兒。如今大司馬府久攻不下,漢軍援軍已到,又全是利於追亡逐北的精騎,叛軍的軍心立刻便亂了,大司馬府外圍的萬餘叛軍頃刻之間便崩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