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847章:諸君,隨老夫殺敵去也!(1/3)

    “此次昭懿夫人痛下決心,下令斬殺了五十八名太學生,照你們的看法,這些人是介於可殺不可殺之間的。你們認為,都是讀書種子,朝廷應該網開一麵,給他們留下一條生路。依老夫看來,這並不是你們的真實意思,你們不過是看著揪心,推己及人,兔死狐悲罷了。”

    還是那一間高大軒敞的大屋,還是在數十名高足弟子無比崇敬的目光注視下,大漢士林的泰山北鬥、儒林宗師康成先生鄭玄仍然在侃侃而談。大司馬府的戰事越來越危急了,可是鄭玄卻依然麵不改色,混若無事人一般。對康成先生而言,比起大義,死生隻是小事而已!

    “你們追隨我多年,學業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很多人已經步入了大儒的門檻兒,對於大漢士林來說,這是一件兒大好事兒!可是,對於一個真正的儒者來說,僅僅有高深的學問是遠遠不夠的!學問隻是基礎,還要參透很多東西,比如朝政、比如人心……等等。”

    “為什麽這麽說呢?原因很簡單,比起政治,儒學是非常簡單的事兒,隻要你下苦功夫,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你會徹底明了的。可是,政治則不然,它需要天分,需要冷酷無情,需要進行周密的計算,需要像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把最後一文錢壓上去!政治,是非常肮髒的東西,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官僚,就要不要臉!這,恰恰是一個儒生最難做到的。”

    康成先生的這一番話,聽得他的高足弟子們麵麵相覷,他們大眼兒瞪小眼兒,互相對視了一眼,都深感詫異。在他們心中,康成先生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就像孔夫子一樣,規行矩步。可是今日,康成先生卻令他們大吃一驚了,此時此刻,他們眼前的康成先生還是原先的那個康成先生嗎?如此直白,如此入木三分,就像一個混跡宦海多年的官場老油條一般。

    “恩師,這就是您一直不願意入仕的原因嗎?”一個高足弟子鼓足了勇氣,朗聲問道。“然也!”鄭玄朗聲應道:“老夫一生致力儒學,所求的不過是整理典籍,以求不誤人子弟而已!至於仕途,非老夫所求也!可是,老夫能夠如此,可是,你們卻不能如此。何也?”

    “以老夫的身份地位,即便是不入仕,隻要嘴巴閉得緊一點兒,無論是大司馬秉政也好,袁本初秉政也好,都少不得老夫一碗幹飯吃。可是你們不行,為了自己的宗族,你們一定要選擇入仕的,否則,宗族在你們身上下的那一番心血,投入的巨大資源,不都打水漂了嗎?

    一聽這話兒,康成先生的高足弟子們立刻都深以為然了,恩師說的是實話兒!本朝的朝野之間,無論是士人和豪強,向來都是以宗族為重的。宗族花費巨資培養他們,為的為的就是讓他們入仕,好壯大宗族的力量。可是,入仕是一個技術活兒,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恩師,您說得很對。可是,這和此次誅殺五十八名太學生又有何關係呀?”一個高足弟子不解地問道。“你這句話問得很好!很是地方兒!”鄭玄大笑了:“入仕,最重要的便是先保存自己,隻有保住自己了,才能保存宗族,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可是,《五經》又告訴我們說,要‘舍生取義’!諸君,這不是反了嗎?到底該何去何從呢?依老夫之見,隻有一句話:審時度勢,為了‘舍生取義’的大目標,可是暫且忍受最無情的屈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