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655章:鄭玄獲封高縣密侯(1/3)

    十月十八日,申末時分,襄平城外,大漢的儒林宗師鄭玄所居的城堡之內。

    鄭玄正在和管寧一起飲酒,兩個人的臉上都滿是喜悅,顯而易見,對於南歸洛陽一事,兩個人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幼安,自從得蒙敕令,解除禁錮以來,在已經在遼東居住了五年,對這裏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想到馬上就要離去,實在是有些依依不舍呀!”

    鄭玄滿飲了一杯酒,用筷子夾了一片燒鵝,在嘴裏慢慢咀嚼著說道。“康成兄,田園將蕪胡不歸?何況按照彥方和根矩信中所言,司隸是一派興旺氣象,百姓安樂,百廢待興。比起這孤懸海外的遼東一隅和您老的家鄉高密,有如天堂,此時不回,更待何時呀?”

    管寧畢竟年輕,他的話就很直率了,單刀直入,一語正中要害。鄭玄六十四歲,管寧三十三歲,按理說,管寧應該以師禮侍奉鄭玄,管寧也是此意。可是鄭玄欽佩管寧的道德學問,執意要和王烈、管寧、邴原平輩論交。如此一來,管寧三人立刻便名聲鵲起了。

    放眼大漢,能夠和鄭康成平輩論交的,除了蔡伯喈、盧子幹等少數幾人,真沒有幾個,一隻手絕對能數得過來。鄭康成自個兒願意以平輩論交的,也就是王烈、管寧、邴原等三人了。鄭康成的心思,管寧自然知曉,鄭康成之意,是要三人以道德文章教化世人呀!

    “幼安,你說得很對!老夫今年六十有四,時日無多了,總想著葉落歸根,回到故鄉北海高密安度晚年。可是孔北海學問雖好,治國理政卻是一塌糊塗,將一個北海國弄得烏煙瘴氣兒,小民百姓怨聲載道。老夫若是回去了,若是為百姓直言,孔北海不願意聽,若是緘口不語,鄉裏鄉親定然會指著老夫的鼻子罵娘的!思來想去,還是去京師洛陽城好了!”

    鄭玄放下筷子,雙眼定定地望向南方,似乎有萬般愁緒,一起湧上心頭。“康成兄,我突發一個奇想,不知道大司馬會如何安置你。我的出路,大概是和王烈、邴原一樣,放出去做個太守。您老可是國之柱石,僅僅給個太子太傅的虛職似乎有些地,國子監祭酒也有些低,配不上您老的德望。我思來想去,莫非是要封侯?一個鄉侯是少不了的,高密侯更絕!”

    封侯是每一個儒生士子的夢想,尤其是因為道德文章封侯,更是人生的巔峰。如此好事兒,鄭玄親呢個不動心?可是在管寧麵前,他還是謙虛一二的。“幼安,以道德文章封侯,本朝是沒有先例的。”“有,蔡伯喈便是,萬戶侯!那是庸酬他辦河套書院的功勞。康成兄的道德文章比蔡伯喈強上太多了,依我之見,一個鄉侯是妥妥兒的!再者說來,大司馬麾下的侯爵,隻是坐支俸祿而已。亭侯的俸祿為每年五十金,鄉侯是二百金,縣侯是五百金。並州殷富,財大勢大,即便是一個小小的亭侯,也抵得上四百戶的實封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