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649章:結為安達(1/3)

    《隔穀歌》一共有兩首,其一:兄在城中弟在外,弓無弦,箭無栝。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其二:兄為俘虜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弟為官吏馬食粟,何惜錢刀來我贖!寫的是戰爭年代兄弟倆的不同境遇,以及手足之情的寡薄,用在此時並不妥當。

    一時之間,周圍的鮮卑百姓們立刻都臉色大變了,這一首《隔穀歌》用在這裏,莫不是天使對我大鮮卑不滿而有所諷喻嗎?即便是三十六路邑帥之中,也有人臉若冰霜,麵露崢嶸了。隻有劉傾城和拓跋雲天、步六孤脫脫兒三個人站在那裏穩如泰山,氣定神閑。以大司馬呂布的精明,他的長子和繼承人也絕對不會是莽撞之人,呂安此舉,其中定有深意!

    呂安舉起雙手,重重的擊在手鼓上,這一首《隔穀歌》是橫吹曲,用手鼓來演奏頗為適合。橫吹曲原來是軍樂,主要以鼓角為樂器,故又稱鼓角橫吹曲。相傳,漢橫吹曲始由張騫從西域傳入,李延年據西域胡樂更造新聲,一共二十八曲。鼓角橫吹曲風格粗狂豪邁,聞之令人熱血沸騰,頗有荊軻臨行之際,高歌《易水歌》,慷慨激昂,燕趙悲歌之感。

    遊牧民族素性慷慨豪邁,喜歡聽一些激昂壯烈的曲子,一聽呂安的鼓聲如此悲壯,立刻便有數百人隨著鼓聲翩翩起舞了。呂安雙手擊鼓,鼻端聞著陣陣小女的幽香,那是從手鼓絲帶上傳來的,他終於唱出了第一段:“戰鼓咽悲風,弓折不可把。弟兄隔穀不相聞,咫尺人間與泉下。丈夫誓許國,殺身非所憐。兩心本一氣,何能坐相捐。登埤四顧望,慷慨肝膽裂。”

    他的聲音慷慨悲壯,字正腔圓,唱出來聲聲啼血,回腸蕩氣,將兄弟之情的寡薄演繹得淋漓盡致,使人不忍卒聽。哦!原來漢家天使唱的這一首《隔穀歌》竟然是新章,而且是用鮮卑語唱的!數萬鮮卑百姓立刻便轟動了,唱新章!歌新意!比原來的那一首《隔穀歌》好上不止千百倍!歌中的痛惜之意溢於言表,更重要的是,天使是用鮮卑語唱的!

    一看數萬鮮卑人一起癲狂的樣子,呂安立刻就胸有成竹了,激越的鼓聲過門兒一過,他立刻便再次唱了起來。“不見救兵來,但見繞城鐵甲光如雪。飛禽在羅網,尚或念其饑。身為高官馬食粟,忍見手足居重圍?相彼鴻與雁,亦各顧匹儔。挽弓射一猿,群猿拔箭聲啾啾。鳥獸且有情,人心獨何尤。嗚呼!田家紫荊雖微木,不忍聽君歌《隔穀》。”

    呂安且歌且鼓,且鼓且歌,歌聲激越,充滿了悲壯,充滿了淒涼,隻聽得數萬鮮卑人個個暗自憂傷,歌聲還未停歇,不少少女少婦們都已經以袖拭淚了。那個將手鼓借給呂安的少女,眼中更是充滿了淚水,盈盈欲滴,竟然看得醉了,看得癡了,就似秋水長天一般!

    這一首新章《隔穀歌》終於唱完了,可是數萬鮮卑人仍然如醉如癡,不得已,呂安隻得再次擊鼓,又重新唱了一遍。數萬鮮卑人和著鼓聲,扭動著身體,放聲高歌,唱了一遍又一遍。那個少女最為癡狂,她且舞且歌,來到呂安身前,將一條潔白的綢緞搭在呂安的脖子上,然後趁其不備,輕輕地在呂安的臉上吻了一下,這才紅著臉像小鹿一般輕盈地逃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