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474章:與官場老油條鬥法(1/3)

    司空種拂的這番話,如果細細思量,裏麵還是包含了很多秘辛的,頗有些皮裏陽秋的味道兒。首先,是肯定了呂安夜襲長安的政治意義,是為了誅滅董卓,是正義的行動,是站得住腳的。雖說不免有些燒冷灶的嫌疑,但是大司馬比董太師好上許多,畢竟是事實。

    其次,追認了皇甫義真族滅董家的行動是正確的,但是,由於對皇甫嵩擅自行動的不滿,種司空隻是說“董卓一族已經被皇甫嵩盡數誅滅”,並沒有說是呂安下的命令,還是皇甫嵩自作主張。這天大的功勳,你老兄就一個人幹了?讓老哥哥們在一旁看著?肉都被你吃了,老哥哥們怎麽也得分上一點兒湯汁兒吧?你這樣做是吃獨食兒,是官場的大忌!

    最後一句,是安文武百官、公卿大臣之心,大司馬和並州軍要收拾的隻是董卓,與爾等無關!隻要你們乖乖兒聽話,還不是位極人臣,高官得做,駿馬得騎?估計沒有什麽人蠢到和董太師穿一條褲子吧。這句話才是重中之重,才是迅速穩定局勢的點睛之筆!

    “敢問呂公子?大司馬此時身在何處?徐榮的三萬精銳就在弘農郡的弘農縣,近在咫尺,若是他反攻長安,該如何是好?還有,董卓的十五萬西涼軍正在張掖和韓遂、馬騰激戰,若是他回師,呂公子將如何措置?”一個蒼老的聲音在人群之中響起來了。

    眾人轉眼一看,原來是前太尉,現任太常馬日磾。馬日磾,字翁叔,扶風茂陵人,是本朝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馬日磾家學淵博,以才學入仕,曾任諫議大夫,與蔡邕、盧植等人在東觀點校官藏的《五經》記傳,後來還參與續寫《東觀漢記》。

    這裏的東觀是一處宮殿,位於洛陽南宮,是本朝的宮廷圖書館,用來儲藏檔案、典籍,校書、著述的地方。東觀的建築高大華麗,最上層高閣十二間,四周殿閣相望,綠樹成蔭,環境幽雅。章帝、和帝以後,為宮廷收藏圖籍檔案及修撰史書的主要處所。東觀藏有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後又辟為近臣習讀經傳的地方。

    熹平四年,馬日磾與光祿大夫楊賜、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議郎蔡邕、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上奏,指出經學典籍傳習久遠,訛謬的情況日趨嚴重,請求正訂《六經》的文字。靈帝同意他們的建議,遂命楊賜等進行校勘,並將校正過的經籍刻於石碑,立在太學之外,作為經籍正本,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

    光和元年七月,靈帝因此前頻頻發生災異,下詔召馬日磾與議郎蔡邕、張華以及光祿大夫楊賜、議郎、太史令單颺至金商門,入崇德殿,讓中常侍曹節、王甫問他們關於災異及消除變故所應當采取的辦法。能與曹節同列,可見先帝對馬日磾的看重。中平五年,時為射聲校尉的馬日磾升任太尉。中平六年四月,馬日磾被罷免,轉任太常。

    看到馬日磾出聲發問,司空種拂立刻就頭大了,馬日磾是典型的擁漢老臣,秉性剛烈,加上資格又老,一旦被他纏上,不死也得脫層皮。他連忙在呂安耳邊簡要介紹了一下馬日磾的情況,末尾又加了一句。“此公頗為難纏,呂公子千萬要小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