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586 洪予安的敲打(1/3)

    離開荊西之後,林振華選擇了乘江輪返回潯陽。金陵長江大橋的搬遷已經結束,長江航道的疏竣工作正在大張旗鼓地展開。一路上,林振華不時可以看到岸邊有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寫著“某某開發區”的字樣,長達2000公裏,深入中國南方腹地的長江工業帶的崛起已經指曰可待了。

    現代工業的發展,離不開水運的支持。曆數全球各大工業帶,無不是依托著便利的水路運輸而發展起來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發展起來的都是沿海地區,這並不是偶然的。中國最早發展的產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中尤其以“大進大出”的出口加工貿易最為典型。加工企業從海外運進原材料,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進行加工後,再把成品輸往國際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成本低廉的海路運輸作為支撐,光是運輸成本一項,就足以把勞動力的優勢給完全衝抵掉了。

    隨著中國製造曰益風靡全球,中國沿海的城市逐漸出現了產業飽和的現象,長三角、珠三角、蕭甬、浙南等地工業企業雲集,不僅工業用地逐漸告罄,而且由於工業人口大量集聚,還對區域的生態形成了巨大的壓力。諸如太湖藍藻之類的生態危機,本質上就是由於當地人口的數量超過了環境能夠承載的極限,從而出現了生態崩潰的跡象。

    在這種情況下,新增的產業向內地轉移就成為必然的趨勢,而交通運輸問題,則成為產業向內地轉移的重要瓶頸。金陵長江大橋的拆除,以及長江航道的疏竣,使2000公裏的長江中下遊航道能夠實現江海聯運,萬噸海輪可以直接上溯到荊楚地區,這就相當於把長江中下遊五省的沿江地區都變成了沿海地區,相當於美國五大湖區的區位狀況了。

    長江沿線各省的政斧都看到了這一點,不約而同地把沿江工業帶的建設列為全省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各省沿著長江新建的開發區、高新區多達數十個,什麽矽穀、光穀、超導穀、納米穀之類煽情的名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各地招商局的官員們更是滿世界亂飛,掀起了一輪新的招商引資熱潮。

    “這一條長江,可真不夠大家折騰的啊。”林振華站在江輪的船舷上,望著江岸上像樹林一般密密麻麻的塔吊,感慨萬千。

    陪著林振華一同在荊西考察的胡媯說道:“林總,不得不說,你的遠見真是其他人所無法企及的。早在20年前,你就把漢華的大本營從地處內地的豐華遷到了潯陽,而且一口氣圈下了1萬畝土地。你知道嗎,現在潯陽市的官員一說起這1萬畝土地來,簡直都有痛不欲生的感覺了。”

    “哈哈,當初他們把地賣給我的時候,可是把我當成傻瓜的哦。”林振華得意地笑了起來。

    當年,林振華建議當時的市長洪予安在市郊的長江岸邊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潯陽市的官員對於開發區的前景並不看好。林振華提出要圈1萬畝地時,潯陽的官員們都有一種甩包袱的感覺,幾乎是以賣白菜的價格,把這些地給了漢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