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551 合作就是雙贏(1/3)

    貝琳達的話,當然是調侃,她也知道林振華的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她和霍恩比的公司的規模,誰投資誰還沒準呢。不過,貝琳達這番話倒是給了林振華一個提醒,讓他覺得要關注一下風險投資的問題了。

    90年代末到新世紀初,西方國家的工業進一步走向空心化,越來越多的資本從實業中轉出來,進入金融領域,試圖用金融手段控製全球的實業,風險投資的發展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這一階段,正是電子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許多創業者手裏拿著很好的技術,卻缺乏資金來將其轉化為生產力。這個時候,風險投資趁虛而入,用很小的成本,獲得由這些技術帶來的豐厚的遠期收益。有人因此而斷言,西方國家未來隻需要發展金融就可以占有全球的財富,而發展中國家隻能永遠給西方金融資本打工。

    對於這種斷言,林振華當然是不會相信的。他在前一世親眼目睹了西方的金融體係如何在一夜之間陷入困境的,他看到了無數風光一時的大銀行轟然破產,也看到了美國總統關於要重振製造業的叫囂。如果金融能夠解決一切,美國總統還要大談製造業幹什麽?西方國家又何苦要用各種反傾銷、反補貼之類的非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的工業呢?

    作為一名技術男,林振華從來都不相信金融能夠主導世界,他認為隻有工業才是一切繁榮的基礎。這也許是他的偏見,但卻是指導他做事的原則。

    不過,林振華也知道,在個別的產業中,前景良好的新技術被風險投資廉價占有的情況還是有的。他想到,回國之後,有必要向何海峰建議一下,由國家建立起一個風險投資基金,對那些有潛力的技術進行投資,至少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吧。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國家出資建立的風險投資由什麽人來掌管,如何保證在進行風險投資時不受到各種人情等因素的幹擾,這都不是一個小問題,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就已經超出林振華的能力所限了。

    所有這些想法,在林振華腦子裏隻是快速地一閃,他自然不會在這樣的場合去多談。說起當年的事情,他又問起了一個人,便向霍恩比問道:“對了,霍恩比先生,我記得那一次在你們公司遇到麥克維他們鬧事的時候,現場還有一位麥克維請來的律師,叫作西賽的,你聽說過他的消息嗎?”

    林振華對於麥克維的名字沒有什麽印象,但對於西賽的名字卻是非常熟悉的,這也是他對那一次見麵記憶非常深刻的原因。西賽的英文是seesea,後世在中國網絡上被網民們戲謔地翻譯做“觀海”,在林振華穿越之前,觀海仁兄已經當上了美國的掌門人。林振華感興趣的是,他現在正在做什麽呢?

    林振華原本認為,西賽此時尚未出道,應當不算一個名人。誰知霍恩比居然還知道這個人,他答道:“西賽現在是個小有名氣的律師,不過,因為他有黑人血統,一些大公司都不願意請他打官司,怕引起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不滿,所以他掙到的錢並不很多。前幾個月,他還去找過我,希望我能夠給他一些支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