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523 民族品牌保衛戰(2/4)

    安雁不好意思地笑道:“林哥說話怎麽這麽直啊?我們隻是有點這樣的想法,都讓你給說出來了。的確,我和熊哥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要不,你想想陶暉怎麽會答應做這種賺錢買賣的。”

    聽到這句話,林振華也不禁笑了。陶暉的為人,林振華是非常清楚的,基本上就屬於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那種,跟她談什麽國家利益之類的,完全是浪費口舌。不過,對熊立軍的覺悟,林振華還有些信任,熊立軍看起來大大咧咧,但內心頗有幾分血姓。

    很有趣的是,熊立軍在剛和陶暉結婚的那幾年,非常懼內,做什麽事都要看陶暉的臉色。這幾年情況發生了逆轉,熊立軍似乎能夠有些發言權了,大熊家電與建康家電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少,聯手做事的時候越來越多,這當然也是林振華樂意看到的事情。

    “在這種時候,不管於公於私,咱們都需要築起我們新的長城啊。”林振華感慨地說道。

    1996年的中國,民族品牌的確是處於最危險的時候。家電產業是如此,其他產業也是如此。曾經有人做過一個統計,說國內27個主要行業,其中有22個已經被國外資本所控製。這個統計是否有誇大之處,自然是可以再去考證,但從這個數字來看,已經足以反映出國外品牌對國內市場的侵蝕已經到了什麽樣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願意成為奴隸的企業展開了絕地反擊,不斷地與國外品牌進行著市場的爭奪戰。在後世,人們對民族工業的批評,主要集中於技術水平不夠高,尚沒有達到世界第一。而在當年,人們擔憂的是民族工業還能不能存活下來,在一個產業中,國內企業哪怕能夠多占領幾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都足以讓國人稍稍地鬆一口氣。

    “不過,總體來說,我們家電行業的情況還好,每種產品都有幾家龍頭企業,和國外企業拚成本、拚價格都能夠拚得起,現在基本上已經把國外品牌給打下去了。國外品牌也有它們的缺陷,它們太自大了,不考慮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咱們國內品牌就好得多,老百姓需要什麽,它們就生產什麽,這也是它們能夠取勝的一個原因。”安雁總結道。

    “這個經驗也值得我們機床行業學習啊。”林振華道,“我們現在已經和曰本西乎公司掐上了,誰勝誰負,就取決於誰能夠贏得客戶的推崇呢。你說的情況,我也注意到了,西乎公司的產品的確是非常好,但它對待客戶的態度非常自大,基本上不考慮客戶的需求,而且是強迫客戶按它的產品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這樣長期下去,客戶自然就會對它產生反感的。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林哥,我相信你,有你主持和西乎公司的競爭,肯定能贏的。”安雁說道,“你們過去不是把那家叫尼宏重工的曰本企業給拖垮了嗎,我相信過兩年,西乎公司也會被你們拖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